毕节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关于印发毕节地区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的通知
(毕署办通〔2011〕165号)
各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地直有关单位:
《毕节地区2011年度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已经行署研究同意,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毕节地区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计划
为确保完成全区“十二五”及2011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任务,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要求,制定本计划。
一、总则
(一)目的和意义
“十一五”期间,全区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总量控制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COD和SO2分别完成“十一五”减排目标任务的100.04%和100.18%。全面超额完成全区“十一五”总量减排目标任务,全区环境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减排仍将是各级政府的重点工作之一。为确保全区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范围内。到2015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6.12%;氨氮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5.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31%;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减少27%。
“十二五”时期是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快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将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谋划“十二五”污染减排规划,对于推动我区确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改善民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1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开局之年和毕节试验区新一轮改革发展第一年,科学制定年度减排计划,确定年度减排目标,对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立足点,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工作,强化结构减排、细化工程减排、实化监管减排,明确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加大投入、完善政策、落实责任,确保实现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三)编制原则
1、统筹衔接。规划编制要服从于省及全区的宏观经济政策、节能减排重大战略、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要求,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等全过程系统控制角度,对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进行总体设计。在规划目标与规划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强统筹协调、上下衔接、部门联动,做到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区域与流域相结合,行业与项目相结合。
2、分类指导。各地应基于分区域、分流域、分行业的技术、政策、标准等差异化要求,合理测算减排潜力。总量控制目标与任务应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和资源能源消费需求,综合考虑地区差异、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治理现状、污染密集型行业比重、环境容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
3、分解落地。按照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工作要求,准确掌握本辖区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重点行业治理水平,科学测算总量控制基数、新增量,上下统筹衔接,将减排任务分解落实到地区、行业、项目,明确工作重点,落实责任、严格考核,通过计划编制的过程切实推动2011年污染减排工作。
4、合理可行。总量控制目标确定和任务落实要兼顾需求和实际可能,在综合考虑新增量的基础上,按照技术可达可控、政策措施可行、经济可承受的思路,做好存量、新增量、减排潜力、削减任务之间的系统分析,合理把握工作节奏和步伐,做到总量控制目标、任务和投入、政策相匹配。
(四)总体思路
1、严格按照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规划编制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的测算要求: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有关参数、主要污染物新增排放量和新增削减量的计算,按照《编制指南》中有关测算2015年相关数据的要求进行测算。
2、与有关规划相衔接:与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发展及环境保护等相关规划衔接一致。
3、可操作性:按照主要污染物排放源属性和控制途径,明确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在结构调整、工程治理和监督管理方面的具体项目,使计划项目能层层落实到位,便于自查和核查,具有可操作性。
(五)编制依据
1、2010年污染源动态更新数据;
2、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的通知》(环发〔2010〕97号);
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
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
4、《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的工作意见》(黔府发〔2010〕3号)和《关于征求部分行业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或计划意见的函》(黔经信办函〔2010〕239号);
5、《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草案》;
6、国家环保总局《
“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办法(试行)》;
7、《2005-2009年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年鉴》;
8、《2010年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9、《毕节地区环保统计年报》;
10、《毕节地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六)计划目标
规划编制的基准年为2010年,排放基数采用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调查数据,规划目标年为2011年。
控制因子:SO2、NOx、COD、NH3-N四项主要污染物。
2011年各项污染物的计划目标如下:
SO2排放总量控制在26.24万吨以内,较2010年排放量净削减2.0045万吨,削减7.1%;
NOx排放总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较2010年排放量净增加5782吨,增加4.32%;
COD排放总量控制在4.67万吨以内,较2010年排放量净削减1618吨,削减3.35%;
NH3-N排放总量控制在0.57万吨以内,较2010年排放量净削减32.79吨,削减0.57%。
二、SO2总量控制计划
(一)2010年排放基数的确定
本计划采用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数据作为计划基数,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全区SO2排放量为28.25万吨,其中火电行业23.35万吨。
(二)新增排放量测算
1、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测
(1)国内生产总值(GDP)
根据《毕节地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1亿元,根据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4.6%,到2015年,总值达到1188亿元以上。据此推算得出2011年全区的GDP为689亿元。
根据
《纲要》,毕节地区2010年单位GDP能耗为2.59吨标煤/万元,能源消费总量为1131万吨标煤,到2015年单位GDP能耗到达2.15吨标煤/万元,预测能源消费总量年均增长率12.36%,计算2011年的GDP以及2011年比2010年单位GDP能耗下降比例3.4%,根据上述按《“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技术指南》(以下简称《编制指南》)有关公式计算出在2015年GDP达到1188亿元情形下,2011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为1276万吨标煤。
(2)煤炭消费增量
根据《2010年毕节地区统计年鉴》和《“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算细则》有关公式计算,2010年毕节地区全社会煤炭消费总量为2754万吨。
根据2010年和2011年的能源消费总量以及2010年煤炭消费总量,推算出在2015年GDP达到1188亿元的情形下,按《编制指南》有关公式计算出2011年的煤炭消费总量为3107万吨,从而推算出2011年比2010年的煤炭消费总量增量为353万吨。
(3)电力煤炭消费增量
2011年,我区无新增装机机组,根据《编制指南》无新增电力煤炭消费增量,但根据2010年污普各电厂耗煤量及2011年我区GDP增长率,预计全区已建火电机组将新增煤炭消费量285万吨。
综上所述,在2015年全区GDP达到1188亿元的情形下,2011年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的预测值分别为:
2011年各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参数预测值
| 1188亿元
GDP增长目标
|
2011-2015年年均GDP增长率(%)
| 14.6
|
2011年GDP(亿元)
| 689
|
2011年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煤)
| 1276
|
2011年煤炭消费总量(万吨)
| 3107
|
2011年比2010年煤炭消费总量增量(万吨)
| 353
|
2011年比2010年电煤消费量增量(万吨)
| 285
|
2、宏观法预测
(1)电力行业新增量
2011年电力行业新增煤炭消费量285万吨,硫份按2009年火电机组平均硫份取值2%,综合脱硫效率按80%,计算得出2011年电力行业新增SO2排放量为1.938万吨。
(2)非电力行业新增量
根据2011年煤炭消费总量新增量与2011年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新增量,计算出在2015年GDP达到1188亿元的情形下,2011年非电力行业煤炭消费新增量分别为68万吨。
2010年非电行业单位煤炭消费量SO2排放强度为6千克/吨煤。
按《编制指南》有关公式计算“十二五”期间非电行业SO2排放强度下降比例为75%,据此推算排放强度的年均下降比例为15%。
根据上述参数,计算得出2011年非电行业SO2新增量为3281吨。
综上所述,按宏观法预测,在2015年GDP分别达到1188亿元的情形下,2011年毕节地区SO2新增排放量分别为2.2661万吨。
(三)新增削减量测算
2011年全区共有55个减排项目,预计可形成新增削减量42705.52吨。具体如下:
1、结构调整项目
2011年有37个非电行业的结构调整项目,预计形成削减量759.46吨。
其中:2011年全区新增36个结构调整项目,全部为非电行业结构调整项目,预计形成新增削减量747.26吨。具体项目见附件1。
2011年结转2010年环保部核定的1个非电行业结构调整项目,预计形成结转削减量12.2吨,具体项目见附件2。
2、管理减排项目
管理减排项目共计18个,全部为火电企业通过脱硫设施增容改造及提高综合脱硫效率的项目,涉及4个火电企业,预计可形成新增削减量41946.06吨。
全区有6台机组的增容改造工程已在2010年第4季度完成,改造后综合脱硫效率的提高已在2010年环保部的核查核算结果中得到体现。2011年将通过进一步加强监管,确保脱硫设施长期正常稳定运行,保证2011年每台机组的综合脱硫效率均达到85%,以此形成新增削减量23446.42吨。具体项目见附件3。
另外有12台机组的增容改造工作自2010年以来开始安排推进,部分在2010年底至2011年初已完成,其余预计将在2011年10月前完成。改造后机组脱硫设施的综合脱硫效率按85%预计,则19台机组预计可新增削减量18499.64吨,具体项目见附件4。
在2015年GDP实现1188亿元的情形下,2011年SO2新增排放量22661吨,新增削减量42705.52吨,净削减量20044.52吨,可在2010年排放量28.2481万吨的基础上削减7.01%。
(四)可达性分析
在预测的42706.46吨新增削减量中,结构减排类项目为759.4吨,管理减排类项目为41946.06吨。
其中新增非电结构减排项目按期完成的可能性较大,实际有一部分企业在2010年12月底以前已经实施关停。结转结构减排项目的结转削减量应能实现。
管理减排的18个火电企业脱硫设施增容改造项目,其中结转2010年的6个项目已进入平稳运行期,只要在2011年继续通过加强监管,确保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5%,23446.42吨的新增削减量是能够实现的。其余12个项目部分已建设或在运行过程中,但部分工程工期会因电网调度原因出现延后。
综上所述,毕节地区2011年SO2减排项目较为单一,仅有非电行业结构减排项目和火电工程管理项目,因此加强火电机组的监管极其重要:一要确保尚未完成增容改造的脱硫设施按计划时间完成改造工作;二要通过进一步加强对火电企业脱硫设施的监管力度,确保完成增容改造后的脱硫设施的综合脱硫效率达到85%以上。
三、NOX总量控制计划
(一)2010年排放基数的确定
以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的NOX排放量13.3725万吨作为本计划2010年NOX排放基数。
(二)新增排放量测算
1、电力行业新增排放量
根据对2011年全区电煤新增量的测算,预计2011年新增电煤285万吨,按照NOX平均排污系数1.72千克/吨煤计算,2011年全区新增NOX排放量4902吨。
2、交通运输行业新增排放量
根据2005-2010年我区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比例,及机动车增长实施控制的下降趋势,预计2011年交通运输行业机动车排放量比2010年增长5%,计算2011年交通运输行业新增NOX排放量比2010年增长326吨。
3、建材(水泥)行业新增排放量
根据2010年《毕节地区统计年鉴》中水泥行业的产量,按照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4.6%以上,计算出2011年比2010年水泥产量新增28.51万吨,按1.15千克NOX/吨水泥的排污系数(污染源普查数据)计算,2011年水泥行业新增NOX排放量为328吨。
4、其它行业新增排放量
2011年其它行业煤炭消费量比2010年增加67.62万吨,2010年其它行业单位耗煤量NOX排放强度按0.638千克NOX/吨煤取值,则2011年其它行业NOX新增排放量为421吨。
综上所述,按照行业法进行测算,2011年毕节地区NOX新增排放量为5977吨,具体结果见下表。
行业法计算2011年NOX新增排放量汇总表
行 业
| 新增NOX排放量(吨)
|
电力行业
| 4902
|
交通运输行业
| 326
|
建材(水泥)行业
| 328
|
其它行业
| 421
|
合 计
| 5977
|
(三)新增削减量测算
根据目前掌握的项目情况,全区2011年没有工程减排和管理减排项目,只有36个新增结构调整项目,预计可形成NOX新增削减量194.55吨。具体项目见附件1。
(四)净削减量及削减目标测算
在2015年GDP实现1188亿元的情形下,2011年NOX新增排放量5977吨,新增削减量194.55吨,净削减量-5782.45吨,与2010年排放量133725吨相比,增加4.32%。
(五)可达性分析
从上述测算可以看出,我区仅有结构调整项目来削减NOX排放量,根本不足以实现在2011年对全区NOX排放量进行削减的目标,2011年全区NOX的排放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至少增加4.32%。
我区2010年NOX排放量构成中,电力行业NOX排放贡献率最大,NOX的重点减排领域首先是火电机组的脱硝设施建设。我区目前共有20台已投运的30万千瓦以上的火电机组需要建设脱硝设施,总装机为600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的88%。由于2011年我区火电机组脱硝工作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难以产生直接的NOX减排效益,为确保“十二五”我区NOX削减27%的目标能够实现,按照省政府与毕节行署即将签订的《毕节地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的安排,我区积极督促全区火电机组建设脱硝设施的工作,根据省厅《关于做好火电行业氮氧化物总量控制工作的通知》,要求2台火电机组尽快开展脱硝改造前期工作,在2011年11月底前开工建设脱硝设施并在2012年建成投运(具体项目见附件5),确保在2012年我区能够实现NOX的净削减。此外,其余机组的脱硝设施建设工作也将合理有序地进行安排,确保这些工程措施的NOX减排效益在“十二五”的第二、三、四年得到充分体现。
四、COD总量控制计划
(一)2010年排放基数的确定
以2010年污染源普查动态更新数据为基数,全区COD排放量为4.8333万吨,其中工业COD排放量为8348吨,城镇生活COD排放量为3.6392万吨,农业源COD排放量为3593吨(规模化以上为913吨)。
(二)新增排放量测算
1、工业新增量预测
根据《毕节地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纲要》),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01亿元,根据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14.6%,预计2011年全区的GDP为689亿元,按照2010年工业COD排放量为8348吨,计算2010年单位GDP工业COD排放强度为13.89万吨/万元。
根据环保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编制指南》,结合我区工业企业现状,低COD排放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增量采用2010年六个行业统计数据33.96亿元,取监测与监察系数2%,按照COD工业增加公式,计算2011年工业COD新增排放量739吨。
2、生活新增量预测
城镇生活化学需氧量预测采用综合产污系数法,根据《毕节地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我区城镇人口为171.37万人,并按照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区城镇化率年均上升1.36%,从而推算出2011年全区城镇人口将达到173.7万人,较2010年新增2.33万人。因此,预计2011年生活COD新增排放量527吨。
3、农业源排放量预测
2010年污普动态更新农业源COD排放量3593吨,其中规模化畜禽养殖913吨(猪604.01吨、肉牛110.24吨、蛋鸡198.64吨),根据毕节地区各畜禽种类的规模化养殖增长率:猪14%、肉牛22%、蛋鸡23%,计算2011年各规模化养殖的各畜禽种类新增排放量分别为猪84吨、肉牛24吨、蛋鸡46吨,综上所述,我区2011年畜禽养殖COD新增排放量为154吨。
(三)新增削减量测算
2011年我全COD减排项目共有178个,新增COD削减量3038.613其中:主要以生活源减排项目为主,其中结转污水处理厂削减量为主要削减途径。
1、生活源减排项目12个,合计新增COD削减量1006.233吨。(详见附件8)。
2、工业源减排项目共160个,合计新增COD削减量1875.54吨。其中:工业企业工程治理项目共145个,新增COD削减量1672.18吨(详见附件7),工业结构调整减排项目共15个,新增COD削减量203.36吨(详见附件6)。
3、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共6个,合计新增COD削减量156.84吨(详见附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