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海市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政办〔2011〕276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北海市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十二月八日

  北海市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134号)精神,为加强我市“城乡清洁工程”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实现“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管理,确保“城乡清洁工程”持续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深刻认识“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自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以来,我市城乡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清洁、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惠。同时也创造了许多推动“城乡清洁工程”开展的经验。但是,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停留在“运动化”、“突击型”的层面上,尚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随着自治区部署推进城镇化跨越发展、“城乡清洁工程”的持续开展和工作区域的延伸,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形势下,如何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使“城乡清洁工程”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已成为“城乡清洁工程”面临的最直接、最现实问题。建立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创新工作方法,深入持久地把城乡环境搞好,是“十二五”期间全市的一项重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根本出发点,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和宜居城市,开展我市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及“南珠杯”竞赛和文明交通行动计划活动为载体,以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为依托,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市的原则,采取疏堵结合、综合治理和严格问责并举的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巩固、提升全市“城乡清洁工程”已有成果,逐步建立治理“脏、乱、差”、塑造“洁、齐、美”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全市城乡环境的持续改善,提升全市城乡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全面提高全市人居环境质量和城乡综合竞争力,让人民群众满意。
  (二)总体目标。
  构建符合我市市情、满足全市城乡环境发展实际需要、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关系协调、程序严密、动态开放、长期有效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城乡环境卫生和容貌秩序行政管理机构日益健全,形成责权利相一致、奖惩与监督落实到位的运作机制;行政执法工作日益规范、高效,干部作风明显改善,各级人民政府的公共服务和公共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城乡居民思想道德素质、卫生素质、交通素质明显提高;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全市主要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和发展承载能力明显提升,把我市建设为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交通有序、适宜创业与居住的现代宜居城市。
  (三)基本原则。
  科学规范的原则。认真研究巩固和延伸“城乡清洁工程”成果的内在规律,把好的做法、经验上升为制度规范,并及时修订完善。
  系统完整的原则。用系统、全面的观点,从全局把握、审视“城乡清洁工程”的组织、协调、落实、保障、监督、考核、奖罚、宣传等各个工作环节,完善相关制度,使各个环节、程序成为联动的有机整体,健全“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
  长效实用的原则。针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最需要遵循、规范的环节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做到实际、实用、实效。
  开拓创新的原则。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实际出发,针对实施“城乡清洁工程”的关键点和难点,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不断创新工作内容、形式、方法,深入、持久、有效地实施“城乡清洁工程”。
  属地管理、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对辖区内的“城乡清洁工程”负总责,负责对属地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分解下达“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任务和明确职责;各部门对事权范围内的“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各负其责,并服从属地管理。
  三、主要任务和工作
  (一)主要内容。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化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134号)精神,主要工作是:落实已有各项制度,在深入完善“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各项制度有效落实年”活动,真正逐步建立起“城乡清洁工程”的长效管理机制,为这项工作的长久、稳定、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法治基础。县(区)应当结合“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自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城乡清洁工程”评比活动,尤其要结合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和计划,重点在“已有制度”和今年的具体“目标任务”落实上下功夫。
  (二)主要任务。
  1. 进一步健全各级“城乡清洁工程”组织机构。
  (1)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人员工作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
  (2)要切实落实市、县(区)、乡(镇)三级“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确保此项工作有人长期抓,长期管。真正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领导空挂名、机构难指挥、人员临时凑、经费无来源、工作无人管的现象。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每年经济增长情况而不断增加。市、县(区)人民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进行奖励。
  2. 加强考核与督查,切实落实问责制度。
  (1)继续实行“三项制度”。即:“干部包片(街)”、“分片包干”、“门前三包”制度,日常协作制度;部门、社会工作联系制度。
  (2)依照《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考核办法》,加大对县(区)的平时考评与年末考评工作;重点加强平时考评工作(按7∶3的权重计算考评结果。即平时考评占总评分的70%,年末考评占总评分的30%)。
  (3)“城乡(镇)清洁工程”督查工作实行月抽查、季督查的方式。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在本系统内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月抽查、季督查工作。督查工作由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监察局、市政府督查室共同牵头组织、具体实施。“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其他成员单位参与。县(区)参照此做法开展工作。
  (4)督查结果的运用。对月抽查、季督查中连续三次排名最后的县(区),由市监察局或组织部门依照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该县(区)行政首长和市级市容环境相关管理机关行政首长实施责任追究。
  对月抽查、季督查中连续三次排名最后的乡(镇),由县政府或市级主管机关依照实施“城乡清洁工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对县级市容环境相关管理机关实施责任追究;对负有责任的乡(镇)行政首长和县级市容环境相关管理机关主要负责人由县监察机关或组织部门依照“城乡清洁工程”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实施责任追究。
  责任追究结果要在本系统内通报,必要时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通报结果报送同级组织人事和“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对月抽查、季督查中连续三次排名最后的涉及驻市中直、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由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将相关情况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需要追究责任的,建议其上级部门追究其责任。
  (5)季督查内容,由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市各职能部门月抽查内容,由市职能部门根据“城乡清洁工程”要求自行确定,同时报市和自治区主管部门“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备案。对被抽查或督查的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因没有制定制度、制度落实不到位、经费不到位、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部门职责不清晰、目标任务没有分解等导致乱摆乱卖、乱停乱放、垃圾乱倒、广告不规范、运输车辆沿途撒落的,由负责抽查或督查的部门按设定项目进行打分,对打分结果进行排序,并报本级“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本级“城乡清洁工程”办公室审核后由当地宣传部门在媒体上公布;年终评比时,打分结果按权重折算计入其“城乡清洁工程”总分。
  3. 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工作。
  全面推行“城乡清洁工程”评分排序媒体公布制度。通过月抽查、季督查等方式,对各县(区)乡(镇)“城乡清洁工程”开展情况(结果)进行评分排序并公布。市各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月抽查评分结果,应在抽查结束后的次月第一周在本系统内通报(通报须写明督查范围、主要内容、督查方式、排名办法、标准及次序),同时将通报结果抄送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监察局组织的季督查结果,应在督查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会同宣传部门在市主要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政府网站)公布。各级新闻媒体要及时宣传“城乡清洁工程”实施进展情况。
  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所辖县(区)人民政府及市本级部门的打分排序;县级“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乡(镇)人民政府及本县部门的打分排序。市、县(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布打分排序结果。
  实行民意调查制度。各级“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同级统计、宣传、电信等部门每半年开展1次“城乡清洁工程”满意度民意调查。调查方式以报纸问卷定向调查为主,随机电话调查和随机街头调查为辅。其中,电话调查不得少于500人次、街头调查不得少于500人次、报纸问卷调查不得少于10000人次。民意调查表格由 “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统计、宣传部门制定,经“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后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县(区)开展问卷调查可以采取由自治区制发的民调表与街头调查合并进行。民调结果由统计部门汇总后送同级“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报上级“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统计部门共同汇总审核县(区)的民调结果后,报请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审定,在当地主要媒体公布。
  年终评比时,民调结果分值按权重折算计入县(区)、乡(镇)“城乡清洁工程”总分。
  4. 落实自治区要求起草相关文件。
  根据自治区“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市“城乡清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成立专门的起草小组,起草全市实施“城乡清洁工程”五年规划(2012-2016)、城乡清洁工程考评办法细则及城乡清洁工程督查办法。
  四、构建“城乡清洁工程”长效机制的基本框架
  (一)完善“城乡清洁工程”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
  着眼“城乡清洁工程”规范化管理,把解决重点问题与全面管理相结合,集中整治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积累成功经验,积极探索创新,建立多方位、广覆盖的科学规范的“城乡清洁工程”管理制度。
  1.完善城乡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加强城市道路日常保洁。开展城市道路全天候保洁,实现道路保洁管理全面覆盖;大力提高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旧住宅小区道路的清扫保洁水平;实行乡(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建成区道路、圩场日常清扫保洁和村屯道路、圩场定期清扫制度;全面整治城市市区主次干道、支路、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和进出城公路的环境卫生,清理卫生死角;县(区)建成区内的铁路沿线纳入当地城乡环境卫生和城乡容貌秩序的日常管理和综合整治范围;大力发展城乡道路保洁作业机械化,逐步提升环卫道路清扫机械化水平和城乡垃圾转运机械化程度。(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城市管理、卫生、交通(公路)、工商(市场管理)等单位,沿街(路)社区、居委会、管理(经营)单位、责任区责任单位。)
  推进乡镇、村屯及城中村综合整治工作。完善基础设施,配备环境卫生专业管理和清扫保洁队伍,设置公厕、废物箱、垃圾收运站等环卫设施,硬化、平整道路并定时清扫保洁,垃圾日产日清;规范设置商业店铺门头招牌和户外广告;统筹安排集贸市场,定点经营,保持摊位整洁;规范管理建筑工地;清洁池塘,清理废弃漂浮物。(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抓好乡(镇)、村屯垃圾“围村堵河”治理工作。健全管理机构,明确部门职责,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加快编制乡(镇)、村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加大乡(镇)、村屯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投资,完成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示范试点,有序建立垃圾收集池(点),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县(区)处理”体系,确定符合当地实际的集中填埋或分散填埋模式,强化乡(镇)、村屯江河湖塘等水域水面和沿岸卫生的巡查和监管,对向江河湖塘倾倒垃圾等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执法。(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
  完善“门前三包”责任制。拓展“门前三包”责任区范围,城区、开发区辖区内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要与所在的县(区)、乡(镇)、开发区管委会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保障责任范围内卫生整洁,无垃圾、杂物,无乱倒乱排污水、乱停乱放车辆、乱贴乱挂物品。(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
  完善周末“大扫除”和除“四害”工作制度。组织开展周末大扫除活动,每年4月、10月第二周定为全市统一除“四害”行动周。(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卫生主管部门。)
  加强城乡垃圾收运与无害化处理,逐步实现垃圾处理无害化和综合利用。按国家相关标准建设配套的垃圾收集站(池)、转运站,配置相应的垃圾运输车辆,并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及时新建、扩建、改造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逐步建立“村收集、乡(镇)转运、市处理”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逐步实现垃圾转运作业全密闭化、减容化、压缩化;推进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规划、交通运输等部门。)
  加强公共厕所建设管理。科学规划,充分利用环保技术,根据需要,新建、改造、完善一批公厕;建设单位拆除公厕须按规划要求重建。单位公厕应完善公厕导向系统,并按规定实行对外开放。(主要责任单位: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城市管理、规划、卫生管理部门。)
  2.完善市容市貌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