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战略实施考核评价体系。制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的考核指标和评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及创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工作的考核与评估。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制度,确保知识产权战略顺利实施。
(二)培育优势企业,凸显知识产权主体地位
培育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化企业。大力推进实施《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加强企业贯标工作组织领导,建立企业内审员制度。重点加强大中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贯标工作,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实施贯标工作中的作用,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确保贯标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体系,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的提升。增强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国家和省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建设,创新专利展示交易的组织方式,为知识产权转让、许可提供平台。加强与经济、科技主管部门的分工协作,提高经济、科技工作中的专利拥有比重。集成各方资源,共同推进重大专利技术和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培育国际知名品牌。指导企业积极申请商标国际注册,利用自主品牌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自主品牌出口比重,支持优势企业和产业在境外创建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培育100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重点企业、500家知识产权创造骨干龙头企业。引导优势企业通过跨国兼并、品牌收购、品牌推广等方式实施商标国际化战略,逐步把外贸成本优势和产品质量优势转化为品牌价值优势,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品牌企业和十亿级品牌产品,着力提升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
提升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运用能力。着力实施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重点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中型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指导企业将专利战略、商标战略、标准战略有机结合,培育一批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战略的强势企业,实现企业由知识产权竞争劣势向均势、优势的战略转变,整体上提高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
(三)优化产出结构,加快产业知识产权集聚
打造新兴产业知识产权优势。实施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培育工程,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行战略性专利布局,支持构建产业专利池和知识产权联盟,及时形成产业标准和品牌,尽快拥有一批引领跨越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加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聚,建设新兴特色产业的知识产权产业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推进高新技术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成高新技术园区二次创业转型,率先成为知识产权产业集聚地。
加快主导产业知识产权集聚。加强主导产业基地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形成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实现创新产权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品牌化发展。加快提升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主导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水平,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在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等领域遴选一批已形成领先优势、产业渗透广的关键技术,加快形成一批核心知识产权。突出企业在主导产业知识产权创造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促进区域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升级。
促进传统产业知识产权产出。围绕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加快“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的步伐,加强传统产业知识产权信息利用,指导纺织、冶金、轻工、建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获取更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品牌效应。推进建筑业在前沿技术和应用技术领域形成更多自主核心知识产权,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建设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高地。围绕实施服务业提速计划,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方向,促进现代服务业品牌发展,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商贸流通、文化、旅游和房地产等品牌,培育一批商业街,扶持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在国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市场,形成软件、信息服务、服务外包、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知识产权新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