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绍兴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八)实施“两化”融合深化工程,培育智慧型经济
  推进“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围绕生产制造、设计研发和管理运营三大重点环节,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加速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促进向智慧型经济转型。
  推进制造过程信息化。围绕染整化纤、化工、医药等产业升级需求,积极在流程性行业推行制造执行系统、在线监测和分析系统;针对服装、轴承、整车及配件等离散性行业,推行并行协同设计系统、新一代工业机器人、快速可重构制造系统,不断提高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
  推进研发设计信息化。围绕企业技术研发、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等环节,重点实施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系统)、CAE(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AutoCAD(协同设计系统)等信息化系统,不断提升企业研发设计过程信息化水平,逐步推动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推进管理运营信息化。加快推进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SCM(供应链管理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管理软件的应用普及,促进企业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以省“电子商务推进工程”为契机,积极与阿里巴巴、生意宝、淘宝、卓越等综合性网络交易平台开展合作,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
  (九)实施企业管理创新工程,增强企业软实力
  以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为核心,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品牌创新,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和抗风险能力,促进企业软实力提升。
  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加快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政府管理民营企业体制机制,推进企业内控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股份制改造,优化股权结构,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引导企业树立现代经营理念,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资本经营,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实施并购重组。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研发、设计、品牌、营销网络等能力和条件,对非核心业务采取联营、联盟、外包等方式开展虚拟经营。加快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着重培养一批新生代企业家和成长型企业家,通过企业家素质的提升来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
  加强品牌创新与管理。深入实施品牌强市战略,支持企业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依托品牌优势,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整合众多无牌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鼓励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牵头或由中小企业合作,共同打造专业商标品牌基地。推广应用绍兴黄酒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努力培育知名区域品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购买国外品牌。引导企业完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保证体系,积极推行计量检测确认和质量、环境等体系认证活动。
  六、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策扶持引导
  积极贯彻落实中央、浙江省有关转型升级、重大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导向,实施《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绍兴市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实施计划》、《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等政策意见,切实加强产业发展引导。紧密结合国家、省专项资金投向,认真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等领域的财政专项资金,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切实提高利用效率,充分发挥财税资金的扶持引导作用。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意见,制定分年度行动计划和产业导向目录,明确分阶段目标、发展重点与任务,确保工作落实。
  (二)加强支撑要素保障
  深化土地、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集中。着力优化投融资机制。大力发展地方金融市场,探索建立企业化运作的联合产权交易机构,开展“未上市股份转让试点”工作,促进产业资本有序流动和民间资金资本化;发展壮大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大力发展债券融资,积极发行企业债、公司债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建立健全规范、完善的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着力化解企业担保链困境;实施企业上市工程,创新企业上市管理机制,支持符合转型升级方向的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着力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深化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工业用地分阶段、分年限出让改革试点;强化项目土地管理,积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聚;提高项目准入门槛,强化单位面积投资、单位面积产出、单位资产效益等约束激励机制;鼓励企业通过厂房加层、老厂改造、内部整理以及建设标准厂房等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着力加大智力支撑。深入实施“330海外英才计划”,通过设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金、创业基地等多种方式,着力集聚一批海外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团队。进一步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方面创造便利条件,为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煤电油运保障。根据中央和浙江省的政策指引,加强煤电油运监测预警,密切关注运行态势,提高分析预见性;强化煤炭、成品油(含燃料油)的应急储备机制建设,做好重点物资的紧急调运工作;积极落实电力供应应急保障,加强电力保障;加强交通运输的组织协调工作,确保运输通路顺畅、安全。
  (三)健全中介服务体系
  按照产业提升发展要求,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和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功能完善、行为规范、服务有效的行业协会。支持纺织行业协会、黄酒协会等协会、商会加强自身队伍建设,积极吸纳会员,不断壮大会员队伍,提升区域影响力。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企业筹建行业协会,搭建企业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营造行业良好自律环境。进一步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大力促进中介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加强企业、协会、中介机构之间的信息化交流,提升各组织之间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的速度与效率。
  (四)优化政府服务职能
  继续扎实推进以减少审批前置条件、审批部门、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的“四减少”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规范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完善投资项目审批联运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办事效率。深化民营经济前置审批限制、注册资本限制、经营范围限制、投资者出资方式和企业集团登记条件“五放宽”改革,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公平竞争,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公开、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工作主题,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联系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和行业运行监测分析,助推产业发展安全和经济风险防范。
  (五)构建合力兴工机制
  构建跨部门、跨行政区域合力兴工机制,坚持走产业整合、区域联动、协作共赢的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道路,探索建立企业、项目和产业在区域内转移的财政分成等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引导区域内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推动袍江、绍兴县、上虞市三地共建共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加速推进滨海新城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嵊新组团合力培育产业发展工作试点,加强资源要素共享,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积极营造“创新强工、合力兴工”良好氛围。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