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中所指规模以上企业指标仍按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统计。
三、产业发展重点
“十二五”期间,突出增量提升带动,重点抓好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强化存量优化调整,积极改造提升四大特色优势产业,着力构建“6+4”产业发展格局。
(一)做强做大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围绕国家和浙江省关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部署,立足绍兴实际,瞄准产业发展制高点,重点培育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兴信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先进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作为优先扶持的两大支柱产业;将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兴信息作为大力扶持的四大先导产业,每个产业明确若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重点突破,并积极引导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带动力强的其它战略性新兴产业落户绍兴发展,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
1、先进装备制造业
发展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把握市场发展趋势,以大企业培育为龙头,大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装备成套化、机电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发展导向: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及整车制造产业,包括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池、电控、电机驱动装置与系统等关键技术,汽车超级平台技术产业化以及自动变速器、刹车制动装置与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等产业;大力拓展高端纺织装备和高档数控机床产业,包括节能、节水和环保型染整设备,机电一体化新型织造设备,新型宽幅、智能化无纺布生产设备,以及多轴联动高速精密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和伺服系统,跨加工类别的复合机床等;积极培育现代交通装备、输变电装备及其它先进装备制造业,包括高速列车永磁电机、高速磁悬浮轴承等高铁关键产品及系统研发,超(特)高压直流换流阀、平波电抗器、水冷设备以及控制、保护设备等关键部件,工业机器人与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研发及产业化等产业领域。
2、新材料产业
发展定位:结合现有企业和产品基础,以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器件集成化为发展方向,积极抢占国内新材料产业发展制高点,努力将我市建设成为国内特色明显、专业化水平突出的新材料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
发展导向:重点发展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包括具有阻燃、抗静电、高吸湿、抗菌防臭、防紫外线等特性的功能性纤维、复合型纤维,芳纶、锦纶、聚苯硫醚、高性能纳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新型聚酯等高新技术纤维,低成本、高稳定性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等;大力拓展新型金属材料和新型化工材料产业,包括耐磨耐热耐腐蚀复合铜合金、铝合金及高新多层有色金属复合新材料以及有机硅材料、超细粉体、纳米材料,多功能印染后整理助剂及高分子材料,工程塑料及特种工程材料等;积极培育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产业,包括太阳能电池用表面增透、纳米自洁超白玻璃以及新型耐火、保温无机非金属材料等。
3、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定位: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加速产品升级、技术升级和工艺升级,着重运用生物等现代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诊断试剂等生物医药领域,加快培育具有绍兴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力争到2015年,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发展导向:加快运用生物等现代医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医药产业,重点突破一批合成、发酵、分离、提取等关键技术,引入开发一批缓释控释、微囊、靶向制剂、透皮吸收等专业技术,发展一批抗肿瘤、抗病毒等创新药物,以及新型医疗器材和检测设备;大力发展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及诊断试剂等产业,运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慢性乙肝、艾滋病及免疫缺陷等重大疾病的生物医药产品,积极推进生化试剂、免疫试剂、PCR试剂以及生物芯片研发和规模化量产;积极培育现代中药产业,重点开发治疗肿瘤、肝病、心脑血管疾病、免疫功能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糖尿病和老年性疾病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稳定可控的中药新药以及医疗保健等其它生物制品。
4、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定位: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企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先进环保装备和高效节能电光源两大产业,大力拓展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努力打造成为国内有重要影响的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力争到2015年,全市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
发展导向:重点发展先进环保装备和高效节能电光源产业,包括大型火电机组配套除尘、烟气脱硫脱硝装备和工业窑炉改造设备,城市污水处理关键成套设备,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处理及循环利用相关技术与设备,高端、智能、便携式环保监测仪器设备等“三废”治理技术和装备,半导体照明(LED)芯片、器件及应用领域的自主研发、示范应用和产业化,以及汽车用光源产品、电器用照明产品等;大力拓展高效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包括余温、余热、余压回收利用工艺改进技术与装备,高效节能变频调速控制技术、无功补偿技术、低损耗配变等节能节电新技术、新产品,以及能量系统优化、工业及建筑节能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积极培育节能环保工程服务业,包括合同能源管理业务,节能环保工程的开发、设计和设施运营业务,以及能评、环评、环境监测与分析服务等产业。
5、新能源产业
发展定位:加快完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积极支持企业向生物质能及其它新能源领域拓展,加快推进产业发展与产品应用相结合,努力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500亿元。
发展导向: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包括关键光伏生产装备及配套产品,如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成套生产装备及关键配件、多晶硅提纯新技术与新装备等;高性能光伏电池及组件,如高性能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制造,以及自动跟踪聚光太阳能电池、单晶硅薄膜电池、非晶微晶硅薄膜电池等新一代光伏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积极培育风电装备、生物质能及其它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包括兆瓦级风电成套机组以及核心部件设计、制造,变速箱、叶片、塔筒、变桨控制系统及整机控制装备等关键部件配套产业;生物质能发电装备研发制造,核岛设备、核级泵阀、冷水机组等核电配套产品,以及高效太阳能热水供暖(发电)装备系统、潮汐(潜流)能装备、高性能蓄能设备与控制系统等。
6、新兴信息产业
发展定位:迎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重点发展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产业,大力拓展新型电子元器件,积极发展物联网及软件服务等领域,加快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两化”融合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市新兴信息产业及其它列入国家、浙江省重点培育领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