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面临形势
未来五年,是全球经济格局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也将更趋复杂。
从国际形势看,后危机时代,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经济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互动将日趋紧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正在酝酿新突破,绿色经济方兴未艾,有利于我市加快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根本化解,影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势力逐渐抬头,主要货币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日趋剧烈,跨国公司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不断强化,对我市稳定工业产品出口、突破产业“低端锁定”、参与更高层次的国际竞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仍将是我国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诸多风险挑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趋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深度和广度有望进一步拓展;随着我国城镇化深入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内需潜力有望进一步释放;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规划》的颁布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随着我省成为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我省沿海开发战略将上升为国家战略;随着我省成为全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试点省,经济转型升级将在省内更多领域、更大范围内进一步展开。这些都将为我市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开拓国内市场、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滨海新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十二五”时期,国内区域发展格局面临重大变化,区域竞争将更趋激烈,国内能源、资源、环境等各类要素制约将进一步趋紧;此外,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和难以预测复杂问题也将不断增多,这些都将对我市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挑战。
从绍兴地区看,“十二五”时期,是绍兴积极落实“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不断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建设的深入推进,将为绍兴探寻与工业转型升级相适宜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条件;伴随嘉绍跨江通道、杭甬客运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成投用,绍兴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发展区位优势将显著提升;伴随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将为绍兴引进技术、人才等高端创新要素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伴随着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不断趋紧,环境要素制约日益显著,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工业集约化发展水平的紧迫性也将不断增强。
总体研判,“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绍兴仍将处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求我们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变化,不失时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工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促进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确保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二、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市委“创业创新、走在前列”战略部署,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总体要求,把握推进省级工业转型升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契机,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和强化自主创新为动力,以培育发展具有绍兴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要突破口,扎实推进工业领域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和大企业建设,不断加快产业集群化、企业规模化、产品高端化、管理现代化、发展集约化步伐,稳步提升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绍兴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规划引导、政策扶持和公共服务,着力营造有利于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又要注重发挥企业在工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通过市场调节、政策引导和行业自律,助推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
坚持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相统一。既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推进其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不断巩固已有发展优势;又要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加快构建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兼顾。既要坚持走创新驱动道路,不断强化技术创新,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作用;又要加强制度创新,通过企业制度、产业政策、管理机制等创新,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在创新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
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既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促进工业由大变强;又要坚持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挥工业化对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重要载体作用,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领域信息化。
坚持工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协调。既要继续发挥工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作用,在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又要立足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深入推进“两型”社会建设,切实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发展目标
1、总体定位
把握未来五年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力争绍兴工业经济在结构优化、项目投入、企业培育、创新能力、集约发展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新发展和新成效,加快实现工业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产业组织形态向现代产业集群为主转变,企业经营方式向集约发展为主转变,加快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努力将绍兴建设成为全省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城市。
2、核心指标
--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
--限额以上工业性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
--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9.5%。
3、具体目标
工业结构有新优化。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13%左右。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纺织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下降到30%以下,现代产业集群产值占工业经济总量的70%左右,加快落后产能整治淘汰,推进低端产业有序转移,初步形成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
项目投入有新推进。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限额以上工业性投资规模突破3500亿元,五年内实施5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只以上,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100只左右,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00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设备、技术投入比重保持在60%以上,工业发展后劲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