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社会物流需求不断增大,但物流资源外流现象严重。我市是名副其实的物流需求大市,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达6671亿元,进出口总额达270亿美元,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达1767亿元,全社会年货运量已达8931万吨,货运周转量100.18亿吨公里,按照2010年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平均18%计算,我市的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501亿元,市区的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84亿元。但由于市区物流企业缺乏竞争力,导致物流资源外流现象严重。据财税部门统计, 2010年市区物流企业实现营业税3316万元,折算成营业收入为11亿元左右,仅占13.1%。公路运输方面,全市外地牌照货车总的估计在7000辆左右,其中本地车挂外地牌照的约占一半,市区近70%的运量由外地车辆瓜分,袍江新区有80%以上的物流资源外流。
(二)发展趋势
1、经济转型发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十二五”时期,我市将进入人均GDP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尤其是随着海洋经济发展的加快发展,给绍兴发展物流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同时,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所带来的产业分工深化,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等先进发展理念的贯彻落实,居民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市区专业化的物流需求将随之快速增长,物流业发展潜力巨大。
2、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电子商务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巨大需求。全市有20多个产值超20亿元的块状经济,其中产值超50亿的有13个。市区现有交易额超10亿元的专业市场10个,超百亿元的专业市场1个。中国汽车城、中国安邦城、中国机电城三大“百亿市场”建设势头强劲。专业市场和块状经济作为庞大而集中的物流需求源,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市区电子商务应用已开始起步,拥有一定市场份额和电子商务网站,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为物流仓储、分拨、配送和快递业发展快递业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需求,为市区物流业发展提供独特的产业机遇。
3、物流业加快提升发展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影响物流业发展的经营理念、要素制约、融资政策、市场环境、人才保障等依然存在。不少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模式占据主要经营位置,制约了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需求的形成。电子商务平台尚未建立,区域性、综合性货运信息网也没有形成。高级物流人才缺乏,物流服务供给水平较低。同时,市区物流业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职能交叉,综合协调较难,弱化了物流规划引导、重大项目推进以及政策落实等各环节的统筹性、科学性和效率性。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