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


  23.建设绿色交通系统。强化“公交优先”的运行方针,加快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路网结构、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布局,充分发挥水运、铁路、城市公共交通等比较优势,加强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衔接和协调、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进程,形成自行车、机动车和行人和谐的交通道路体系,减少交通拥堵,从多方面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率。加速高耗油车辆的更新与淘汰。2011年起全面实施国家第四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2015年实施第五阶段排放标准。同时引进和开发混合燃料汽车及电动汽车;使用氢燃料等清洁能源或替代能源,特别是城市公交系统采用新能源车辆,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污染。加快推进渔业船型标准化和渔具规范化,加速淘汰水路运输老旧船舶,发展大宗散货专业运输和多式联动等现代运输组织方式,优化船舶运力结构。

  24.发展网络化服务业循环经济产业。积极推进服务业降低物耗、能耗、水耗,重点推进潘桥国际物流基地、瑞安江南物流园区、浙闽物流中心、温州金属现代物流中心、状元岙港口物流基地、乐清湾港口物流基地、浙南(鳌江)物流基地、国际航空物流港区等八大物流园区循环型基地建设,着力建设区域性集散废旧品市场、专业分拣场,发展社区、村镇回收网点和电子网络在线收废。鼓励培训、认证、投资、咨询等与循环经济相关的服务业发展,积极推动能源合同管理服务业、绿色旅游业、生态物流业、环保服务业、循环经济科技服务业发展。引导公民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和过度包装,鼓励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能效标志产品、节水认证产品和环保标志产品。

  (二)着力推进五大载体建设。

  1.重点培育产业集聚群循环经济。加快传统产业提升集聚,培育循环型龙头企业。到2015年,全面提升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汽摩配件业、船舶修造业、泵阀制造业、服装制造业、鞋革制造业、包装印刷业、纺织业等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运用清洁生产技术、节能改造技术、自动化成套设备等来改造提升,实现转型升级,培育形成千亿级新的现代产业集群,在泵阀、电气、汽摩配、鞋业等培育试点龙头循环经济企业100家。

  大力培育战略性循环性新兴产业。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质能、水能、储能电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骨干企业20家。重点培育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新信息技术等循环型产业骨干企业100家。建设温州风电产业带基地,重点推进温州风电场项目建设和华仪、钻宝、慎江、通力等13个风电装备产业化项目;加快乐清经济开发区LED、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太阳能光伏等产业群发展。

  2.加快生态科技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结合各县(市、区)的产业特点和资源条件,在特色产业发展、循环化改造、资源回收利用等领域引导建设试验基地,重点建设国家、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到2015年,建成2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3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10个市级循环经济试点基地。推进温州风电产业带、温州中金岭南电镀固废处置利用、温州供销系统再生资源集散市场、温州餐饮垃圾再生利用、温州农作和建筑垃圾生物质发电、温州制革废弃物再生利用、温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温州制鞋废弃物回收利用、乐清湾港区、龙湾蓝田合成革DMF回收利用、瓯海废机油回收利用、瑞安废金属“城市矿山”、平阳废塑料再生利用、苍南再生纺织利用等生态科技的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