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发展农村体育。全市各级政府要把发展农村体育纳入当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作用,利用传统节日和农闲季节广泛组织农民开展体育活动。全市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体育下乡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参加体育健身的热情,推动农村群体活动的均衡发展。
(三)切实加强青少年体育。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广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活动”,打好“终身体育”基础。落实公共体育设施对青少年和儿童开放的优惠政策,落实在校学生每天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每周参加2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中学阶段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技能。
(四)广泛开展全民体育活动。充分利用街头游园、广场、公园等场所组织开展群众体育活动,积极倡导“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幸福”的科学生活理念,经常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抖空竹、健身秧歌、广播操和传统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元旦长跑以及妇女健身展示等具有品牌特色、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发挥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和职工体育协会的作用,结合不同职业特点,开展广大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活动,坚持工间操制度,着力推动职工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体育组织,不断创新和普及适应老年人特点的体育健身项目,重视发展老年人体育。积极创造条件为残疾人体育健身创造便利,大力推进残疾人体育。组织开展少数民族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展示和竞赛活动,积极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分管副秘书长和市体育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全民健身计划实施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确保全民健身计划有序推进。(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按照《
全民健身条例》和《
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要求,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强对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全民健身事业比例和额度的监督检查,对体育部门管理的体育彩票公益金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主要用于全民健身事业。鼓励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和赞助,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全民健身事业提供捐赠的,依法享受税收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