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临的机遇
1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我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市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以及进一步关注和改善民生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也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为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组织领导保障。
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十一五”期间,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国家、自治区和我市及时出台了一系列稳定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稳定劳动关系的政策措施,加大了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为解决“十二五”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
3我市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这将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4有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随着行政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锤炼了一支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勤政廉洁、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为应对新形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了人才保障。
(二)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随着经济形势、社会结构的不断变化,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不断增多并趋于复杂化、多样化,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工作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1人事人才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创新人才。客观分析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仍存在总量不充足、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创新能力不够强,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短缺等问题,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公务员队伍建设亟待进一步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发展急需的生态环保、生物工程、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高端人才特别是在某一领域带领团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领军人才严重不足;由于我市在自然、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相当差距,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难度比较大,制约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2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趋势将依然持续,就业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转移人员就业问题仍然突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使得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和制造业面临困难,加剧了就业压力和就业结构性矛盾。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毕业生择业、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企业吸纳毕业生的主渠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就业的社会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劳动者整体技能水平偏低,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与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职业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3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完善。
一是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还有相当数量的非公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没有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不均衡,大部分农民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二是社会保险扩面征缴难度较大。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少报瞒报缴费基数,欠缴社会保险费现象屡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我市社会平均工资增幅较快,社会保险缴费基数逐年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困难企业、中小企业的参保缴费负担。三是各项保险待遇水平有待提高。四是社保基金确保发放存在一定压力。随着新的群体纳入制度保障范围以及各项保险待遇不断调整,社保基金刚性支出将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