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应急演练普遍开展。各县(区)组织了形式多样、规模不等的应急预案演练,通过演练,检验了预案、磨合了机制、锻炼了队伍,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各县(区)“5.12”地震应急演练、原州区东海园区社区居民防空应急疏散演练、原州区中山地下超市和新时代购物广场夜间灭火救援演练、西吉县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演练等演练活动,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四)应急宣教不断深入。各县(区)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应急知识宣传和培训,全社会的应急意识、应急知识和应急能力进一步提高。比较典型的是,西吉县教育部门坚持把公共安全知识纳入学校教学计划,通过“小手拉大手”达到了“教育一人,带动一家”的目的;原州区北塬街道办事处通过张贴标语、通告、印发宣传资料等途径,有效增强了社区居民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五)预警监测责任落实。各县(区)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把预警监测工作作为应急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逐级建立完善了基层单位和重点部位的监测预报预警体系,落实专人,明确任务,全面加强预警监测,为有效防范、积极稳妥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泾源县建立了应急指挥视频监控系统,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了城乡联动出警、安保统一监控,提高了治安防控、应急响应能力。各县(区)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区域防控、重点监管、综合治理的原则,积极开展各领域、各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六)应急值守日益加强。各县(区)重视日常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运行,使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的质量显著提高。彭阳县政府值班工作制度比较完善、责任落实。隆德县积极拓展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渠道,针对农用车非法载人问题,开通了24小时举报热线,并对举报群众实施奖励,在全县形成了一批“公共安全隐患啄木鸟”。
(七)应急队伍初具雏形。各县(区)均依托消防大队组建了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防汛抗旱、医疗卫生、运输保障、地质灾害、供电、通讯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建完成了部分乡镇、街道综合性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伍和志愿者救援队伍。原州区北塬街道办事处抽调各社区专职安全员及义务巡逻队员建立了144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下设8个小分队,经常性开展巡逻活动,在防止人为事故发生,确保社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泾源县交通局组建了道路抢险应急救援队和运输保障应急救援队,救援队除自身配备一定装备外,还与大型装载机械业主建立联系,能够在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及时征用有关大型机械设备,为妥善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奠定了基础。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