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二五”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项规划的通知

  专栏3 关于“十二五”江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主要任务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重点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光纤宽带、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电网等建设,构建新型信息服务网络。实施宽带江苏计划,提高城市光纤入户覆盖率和行政村光缆通达率。推进无线江苏工程建设,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强化人口、地理、金融、税收、统计等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促进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基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应急通信保障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全省信息基础设施水平。

第二节 发展趋势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网络建设提出新要求。“十二五”期间,随着宽带接入网的提速和移动通信网的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普遍应用,IPTV、视频点播、互联网电视、视频通信、电子商务、手机电视和行业应用等大流量业务将迅猛发展,技术和业务发展对光纤骨干网和互联网出口带宽等提出了新要求。根据新要求,我省“十二五”期间将加快统筹部署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智能光交换系统、电信级以太网和分组传送网,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
  二、新一代通信网络演进前景广阔。以IMS为核心框架的NGN网络将实现固定、移动业务的融合发展,使公众更便捷地享受全地域、无缝隙的宽带接入服务和丰富多彩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十二五”期间,随着3G网络规模部署和智能终端的日渐普及,移动和互联网业务将更加深入地融合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LTE、4G等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技术持续研发和拓展应用。作为向4G过渡的LTE技术,其产业链日趋成熟,“十二五”中后期,将逐步开始规模试商用部署。
  三、下一代互联网部署全面启动。2011年2月3日,全球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正式宣布已无新的IPv4地址分配,IP地址严重短缺的现状促使我国尽快全面启动下一代互联网部署。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具备海量的IP地址、用户可溯源、能够提供高带宽的有线/无线接入和支撑物联网等新型应用规模发展等能力。向下一代互联网的演进需要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及相关网络设备、终端、内容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十二五”期间,是向下一代互联网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统筹制定行动计划,调动产业链上下游各方的积极性,实现网络平稳过渡。
  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有序建设。“十二五”期间,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将在广播电视有线无线传输覆盖网络上开发建设,核心网络借鉴和融合其他网络成熟技术,重点发展特色化的城域网、接入网和家庭网络,构建叠加或分离的质量与安全监控网络,充分利用广电资源,发展接入端和家庭网络,以云端化服务提供为重点发展方向,推动电视转型为网络时代新型互动智能信息终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发展不只是单一的网络升级改造,而是包括网络、系统、管理、业务等各方面全面提升的巨大工程。
  五、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当前,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关系国家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的重大问题,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和大幅调整了网络安全战略,并设立专门机构、加大人员和资金投入,维护其网络空间的安全和利益。随着信息化的深入推进、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信息网络尤其是公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与信息安全问题更加严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随着网络的开放和融合,流行于互联网的黑客、病毒、木马等将会转移到通信网、广电网,产生巨大危害。全网爆发的蠕虫病毒、充斥网络的各种垃圾信息、针对支撑和业务系统的攻击等,都将给网络安全带来新的挑战。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建设目标,深入贯彻“六个注重”、全面实施“八项工程”,抓住机遇,全力落实“宽带江苏”、“无线江苏”、“智慧江苏”发展计划,加大投资力度,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整体发展水平,适应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需求;坚持集约化建设方向,规范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管理,满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把握信息通信技术与应用需求的发展趋势,提高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利用率和应用水平,加快苏中、苏北和农村地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缩小地区和城乡数字差距,满足我省提升综合竞争力的需要。
  基本原则:
  --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在国家和我省信息化战略的指导下,强化政府在整体规划、应用推进、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作用,统筹协调政府、企业和公众相互间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强沟通合作,解决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关键问题,充分发挥以政府为引领、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积极参与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作用。
  --普遍服务,均衡发展。从满足政府、企业和公众的迫切需求出发,兼顾用户普遍服务需求和运营企业利益,促进城乡间、区域间、群体间信息通信能力的均衡和谐发展。
  --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统筹规划,切实推进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合理布局和同步建设,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适度超前采用新技术,通过试点加以规范,促进业务创新和应用。
  --集约共建,绿色节能。强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和集约建设,促进存量与增量资源的互通共享,加快数据中心、基站等信息通信网络设施的节能化改造,减少资源能源消耗,推动集约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绿色发展。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总体目标。全力落实《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宽带江苏”、“无线江苏”、“智慧江苏”建设任务,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基本建成新型信息高速路,建设高水平的“宽带、融合、安全、泛在、智能”的信息通信基础网络设施和“集成、综合、共享、可靠”的信息通信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信息终端普及应用水平,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完成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在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合理布局与同步建设,区域、城乡数字差距明显缩小;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总体达国家一类地区水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实现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现代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信息通信环境,支撑我省“两个率先”的实现。
  二、“十二五”期间,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具体目标。
  (一)网络能力提升目标。
  力争到2015年,全省宽带用户达2000万,宽带接入普及率达25%,家庭普及率达80%;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达5000万户左右,用户普及率达65%;城市家庭普遍具备100Mbps带宽提供能力,乡镇地区普遍具备20Mbps带宽提供能力,农村地区普遍具备12Mbps带宽提供能力;城镇楼宇光纤通达率90%以上;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纤通达率100%;启动LTE试商用网建设,建成速率达上行50Mbps、下行100Mbps的移动高速宽带网;省际出口带宽增加至18300Gbps,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带宽增加至7.5Gbps;在全国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有线电视用户数超过2000万,高清互动电视用户普及率达有线电视用户数的40%以上。

  表5 “十二五”我省信息通信网络能力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名称

单位

“十一五”

期末指标值

“十二五”

期末指标值

增长率

骨干网

互联网国际通信

专用通道带宽

Gbps

1.86

7.5

403.2%

省际出口带宽

Gbps

4045

18300

352.4%

城域网

城域出口带宽

Gbps

3385

17500

517%

业务控制层设备

端口容量

Gbps

81726

842000

1030%

线

带宽提供能力

城市

Mbps

-

100

-

乡镇

Mbps

-

20

-

农村

Mbps

-

12

-

普及率

宽带普及率

13.6

25

83.8%

通达率/入户率

城镇楼宇

光纤通达率

%

-

90以上

-

行政村和自然村光纤通达率

%

-

100

-

服务能力

接入端口数

1737.3

3580

106.1%

光纤入户/楼

覆盖用户数

万户

154

2453

1492.9%

ITV用户数

万户

200

1550

675%

宽带用户数

万户

-

2000

 

移动互联网网民数

-

5000

-

有线电视用户

-

2000

-

高清互动电视用户

普及率

%

-

40%

-

线

2G

站点数

69935

104604

49.6%

面积覆盖率

100%

100%

0

用户数

万户

5571.1

5500

-1.3%

3G

站点数

53875

111052

106.1%

面积覆盖率

94%

98%

4.3%

用户数

万户

352

3500(含LTE)

894.3%

LTE

站点数

-

49923

-

面积覆盖率

-

80%

-

用户数

万户

-

804

-

WLAN

用户数

万户

101

718

610.9%

覆盖物业点数

15049

148200

884.8%

交换机装机容量

万户

8875

14327

61.4%

移动分组域出口带宽

Gbps

34.5

367

963.8%


  (二)融合发展目标。
  共建共享。到2015年,3家基础电信运营企业的设施共建率[2]均应不低于以下水平:铁塔65%、杆路45%、基站60%、传输线路40%、管道40%、室内分布系统30%;共享率均应不低于以下水平:铁塔60%、杆路70%、基站55%、传输线路65%、管道40%、室内分布系统40%。
  “三网融合”。深化电信网、互联网和广电网三大网络融合,推进基础电信运营企业与广电运营企业的合作,加快推进网络升级改造和集约化建设,促进业务融合和服务融合,扩大用户规模,优化网络资产,加强业务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工作。到2015年,全省IPTV网络电视用户数达800万,手机电视(含移动多媒体广播)用户数达1500万。
  (三)网络信息安全和应急通信保障目标。
  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形成适应下一代信息通信网络发展的安全保障体系,消除关键网络安全隐患,重点保障基础信息通信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部署、安全运维、安全防护、安全可控。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