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种业发展的意见
(云政发[2011]181号)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 局:

  为充分发挥云南生物、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做大做强种子产业,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云南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等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势在必行

  (一)云南种业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种业发展步伐加快,生产供应能力增强,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目前我省各类农作物种子生产面积近50万亩,其中杂交玉米制种面积近 20万亩,居西南第1位,各类苗木生产面积6万余亩,种用花卉种植面积 1.17万亩,种子(苗)产量4.07亿粒(株)。畜牧业建有种畜禽场896个,家畜改良站点3670个,水产苗种生产场(站)308个,生产水面 1.3万亩。“十五”以来,选育并通过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686个,农作物商品种子全部实现精选加工包装和标牌销售,商品化供种率由2000年的15%提高到2010年的24%,成功选育的花卉新品种145个,其中54个获得了植物新品种权证书,占全国选育新品种数的80%。4个畜禽品种被列为国家级新育新品种配套系;有18个新畜禽遗传资源通过国家鉴定列为新品种,占全国新鉴定的20.2%全省累计有65个地方畜禽遗传资源。全省国有、民营等农作物种子企业已达164户,经济作物种子生产经营单位近200个,经营网点覆盖 129个县(市、 区),为确保粮食安全和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种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研发能力弱。 全省从事农林牧渔品种研发的科研院所37个,其中,省级9个,州(市)级 28个, 大部分研发机构设施设备缺乏、落后,品种研发能力弱。“十五”以来,全省审定通过的杂交水稻品种144个,其中,由我省选育的品种仅有25个。畜禽供种能力滞后,优良种畜主要依赖引进,自主选育工作开展较少。二是品种研发转化率低。“十五”以来,全省审定的主要农作物品种686个,其中,由我省自主选育的品种447个,占65%,但转化应用效率较低,如杂交水稻推广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品种14个,仅有1个为云南选育,杂交玉米推广面积在50万亩以上的品种有7个,仅有4个为云南选育。蔬菜、甘蔗等产业90%以上应用的是外来品种。三是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滞后。 全省主要农作物制种面积仅50万亩,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现有基地不稳定、不固定、零散,且缺乏必要的排灌、晾晒、仓储等必备的基础设施,耕地质量差,制种单产低,自给率低,全省杂交水稻种子自给率仅为10%、马铃薯脱毒种薯为20%;花卉种球国产化率仅达40%。 四是企业竞争能力弱。全省种子、种苗、种畜禽企业散小弱,绝大多数经营管理落后,效益低下。全省164户农作物种子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仅有6户,没有1户达到农业部办证标准,也没有1户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以上仅3户,没有1户企业年销售收入上亿元。 五是市场监管手段落后。全省没有1户农作物种子检测机构拥有农作物种子真实性和纯度快速鉴定能力,仍有30%以上的县缺乏最基本的农作物种子检验检测设备,无法提供基本的执法技术支撑。六是农业救灾备荒种子储备制度不完善。 一方面储备制度不落实,储备量不足,目前只有12个州(市)及66个县(市、区)安排了农作物种子储备资金。另一方面储备救灾制度不配套,受灾群众在生产救灾环节得不到应有的救助。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