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1:现代制造业
现代制造业是制造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是指采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与传统制造业相比,现代制造业更加强调以知识和技术为投入因素,即应用现代制造技术、现代生产组织系统和现代管理理念所进行的以现代集成制造为特征、知识密集为特色、高效制造为特点的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的产业组织体系。2005年北京市统计局发布了《关于
印发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统计标准(试行)的通知》(京统发〔2005〕81号),通知中指出现代制造业包括电子、机电、交通、医药及其他5大类,涉及制造业中的95个行业小类。
(四)节能减排促进政策不断完善
颁布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北京市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第一批、第二批)》等一系列节能节水指导性政策文件。编制并实施电力、石化、水泥三个行业的节水方案。积极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水泥等行业企业开展能效对标。实现了87家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企业用电在线监测。统筹利用工业发展资金、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和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对主动退出的“三高”企业予以奖励,对开展节能节水技术改造的企业给予支持。
“十一五”时期,工业节能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与实现“做强二产”目标要求相比,节能节水工作仍需要突破一些瓶颈问题和难题。一是从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看,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二是石油加工业、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等保障城市运行的行业能耗水耗较高,统筹协调城市运行与节能节水工作难度较大;三是节能节水的标准、计量、统计等基础工作仍有待加强,推动企业自主节约的综合性激励政策和约束手段需要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全力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深层次结构调整的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家和北京市关于节能节水的目标要求,全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工作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
(一)国家和北京市对节能节水工作提出新要求
国家要求把资源节约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对我市节能节水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委市政府对“十二五”期间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下降率、能源消费总量、水资源消耗总量等节能节水指标进行了明确。在能源、水资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节能节水工作。
(二)“内涵促降”对节能节水工作提出新要求
过去五年,工业结构节能、“以退促降”取得了显著成绩,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搬迁调整。“十二五”时期,工业进入深度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阶段,节能节水工作重点将向“内涵促降”转移,在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改造、强化管理手段、开展生产全过程节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专栏2:以退促降和内涵促降
以退促降是指通过淘汰落后生产能力,退出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行业企业,以实现节约资源。
内涵促降是指通过开展设备更新、工艺改进等节能节水技术改造以及管理水平提升等途径,提高生产过程资源利用效率。
(三)“做强二产”对节能节水提出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保持工业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保持相对稳定,要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加快布局推进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实现这些目标,要求能耗水耗在现有水平上还要有显著提高,节能节水工作难度大、任务重。
同时,北京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能耗水耗强度相对较低,已经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与其它省市相比,以传统手段推进我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工作的潜力有限。在较高的起点上推进节能节水工作,需要进一步创新机制和工作手段,研发应用先进技术,深入挖掘节约潜力,实现以更少的能源、水资源消耗,保障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保障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目的,坚持存量节约与增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大力推动节能节水技术改造,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逐步形成企业自主、政府引导和市场拉动的节能节水工作机制。
(二)工作目标
到2015年,北京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能耗、水耗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1、能耗、水耗总量目标
工业能源消费量力争控制在2800万吨标准煤左右;
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能源消费量力争控制在210万吨标准煤左右;
工业新鲜水用量(注2:工业新鲜水用量指供应工业行业用新鲜水量。)力争实现零增长(保持在2009年4亿立方米的水平)。
2、单位增加值能耗、水耗目标
与2010年相比,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22%(约束性指标);
与2010年相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10%(约束性指标);
与2010年相比,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降低15%。
3、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控制目标
工业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在2010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