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航空航天技术转化及应用领域
重点发展信息安全、安防安保、软件、物联网技术及应用、空间生物、气象工程、智能交通、新能源、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电力和石油装备、特种装备等领域的产业化项目。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产业协调机制,促进产业体系优化
立足环渤海经济区域、依托首都经济圈,充分利用周边环境和配套资源布局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要素;加强与天津、河北和辽宁等省市的联合合作,建立区域性的产业发展协调机制,统筹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项目协调,引导产业资源合理配置,不断优化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
(二)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支持产学研用联合,鼓励与国外优势企业合作,引导建立高端研发中心、工程中心和多元化产业实体;支持培育以产业发展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市场需求为牵引的创新驱动型产业集群。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广泛吸引国内外企业在京发展航空航天产业;支持民口企业参与航空航天领域的重组、改造,扩大横向联合基础;引导产业资源整合、重组、改制,持续壮大产业基础、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环境。
(三)制定优惠扶植政策,增强产业发展吸引力
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充分利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各项优惠政策支持北京市航空航天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协调,在产业扶持、科技创新、财政支持、人才引进、土地利用等方面加大对重点单位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在行政审批、政府采购、信息交流、金融服务、资质认定、综合配套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
附件3: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规划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目 录
一、工作回顾
(一)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全国领先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低能耗快速发展
(三)结构调整促进节能节水成效显著
(四)节能减排促进政策不断完善
二、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国家和北京市对节能节水工作提出新要求
(二)“内涵促降”对节能节水工作提出新要求
(三)“做强二产”对节能节水提出新要求
三、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工作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强化标准引导,深入推进产业升级
(二)发挥科技优势,提高用能用水效率
(三)运用市场机制,引导企业主动降耗
(四)完善服务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落实目标责任制度
(二)强化监督管理机制
(三)完善计量统计体系
(四)增强融资服务保障
(五)加强宣传培训服务
序 言
“十二五”时期,面对北京市能源、水资源紧张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新形势,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注1:本规划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指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的G大类,即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必须创新发展模式,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深入推进节能节水工作,以适应全面建设“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战略目标的需要,保持又好又快发展。
本规划充分总结“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节能节水取得的成效,深入分析“十二五”时期节能节水面临的新形势,立足北京市工业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要求,确定“十二五”时期节能节水工作的目标与思路,统筹把握约束与发展、存量与增量、全面与重点的关系,密切结合北京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以国务院批准的《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
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工业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为编制依据。
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11-2015年。
一、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大力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创新工作机制与模式,工业节能节水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62%,而能源消费量、水资源消费量分别下降1.5%和25%;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38.7%和51.5%,超额完成“十一五”下降30%的目标任务,为全市节能节水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工业能效、水效水平全国领先
2010年,全市工业实现增加值2764亿元,消费能源2559.7万吨标准煤,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0.93吨标准煤,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全年工业用水5.1亿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水耗18.45立方米(含再生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左右。
(二)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保持低能耗快速发展
2010年,全市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14.1亿元,与2005年相比累计增长107%;能源消费量107.5万吨标准煤,与2005年相比累计增长106%;万元增加值能耗0.09吨标准煤。
(三)结构调整促进节能节水成效显著
抓紧落实高端引入和落后退出,逐步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工业能耗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北京现代汽车第二工厂等一批重大高端项目的建设投产,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现代制造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9%,较2005年增加3.8个百分点,万元增加值能耗约为0.25吨标准煤。二是首钢石景山地区涉钢主流程等一批耗能较高的产能实现了搬迁调整,节约能源300余万吨标准煤;180多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相继退出,节约能源30余万吨标准煤,节约新鲜水980万立方米。三是推进天竺空港开发区等8个生态工业园区试点建设,有效推动工业园区集约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