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成都市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四)城乡一体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向均等化迈进。“十一五”期间,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和95%的社区、54%的行政村建立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站)。与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基本形成“成都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并在温江区先行示范。“金保工程”建设形成较为完整的基础设施体系和业务应用体系。就业和社会保险数据中心已经建成运行,已与3069个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联网,计算机网络覆盖全市1012家定点医疗机构和3226家定点零售药店。
  (五)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及规划及时出台,地震灾区受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及时出台实施灾后就业社会保障特殊政策,编制《成都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恢复重建规划》,帮助城乡受灾群众实现就业,全力恢复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发放《灾区就业援助优惠证》247218本,组织劳务输出20826人,开展定向培训58.9万人;办理失业登记企业446户,登记人数为49762人;为330户企业降低了失业保险费率,减收金额3951.46万元;为312名失业人员发放创业补助共计93.6万元;核准263家用人单位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金额15680.43万元;为658名因灾死亡参保人员拨付社会保险待遇1319.70万元,为596人拨付工伤待遇3217.86万元,为723人免费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六)就业和社会保障区域合作深入推进。成都和德阳、绵阳、遂宁、乐山、雅安、眉山、资阳8市共同签订了《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框架协议》,搭建区域劳务合作信息共享平台,社会保险经办工作加快向“同城化”、“一体化”、“信息化”迈进。成都-眉山建立了“远程见工系统”;成都-广州医疗保险经办合作全面启动。

  (图略)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机遇
  “十二五”期间,随着城乡劳动者择业观念的转变,薪酬期望水平提高,法律意识逐步增强,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城乡充分就业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社会保险扩面与城乡群众参保提质工作任务将更加艰巨,劳动保障维权与稳定劳动关系压力将进一步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同时,“十二五”期间全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也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颁布实施,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财力的不断增强,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全民参与就业和社会保障的意识广泛提高,为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因此,促进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将成为“十二五”期间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稳定,构建和谐成都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