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规划建设中心城区供水第二水源,实施山丘区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城乡居民饮水提升保障工程、灌区改造提升工程、成都市城市水源工程关口水库和李家岩水库、锦江综合整治工程、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小流域污水治理工程、湔江河谷水环境整治工程、“198”功能区西北片区安靖水环境调蓄输配工程等。(市水务局牵头)
5.全面推进“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振兴发展。
(1)改善灾区发展条件。(市建委、市规划局、市交委、市水务局、市人社局、市民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提升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农委、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物流办、市金融办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强灾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园林局、市防震减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1.到2015年,培育一批产值上100亿元的大企业和上500亿元、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成5个以上产值上1000亿元的产业园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园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经信委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区(市)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进战略功能区建设。
(1)推进市域战略功能区建设。[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区(市)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市政府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3.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化、专业化、集约化、均衡化的服务业体系,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全国服务业区域中心和改革创新示范区。(市商务局牵头)
(2)实施金融业重大工程、商贸业重大工程、现代物流业重大工程、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工程、旅游“千亿产业”工程、数字新媒体产业重大工程、电子商务产业重大工程、服务外包重大工程、健康产业重大工程。(市金融办、市商务局、市物流办、市文化产业办公室、市旅游局、市博览局、市卫生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5%。(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2)实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航空航天、节能环保、轨道交通等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提升发展现代制造业。
(1)推动汽车、食品、制鞋、纺织服装及箱包皮具、家具等优势产业以及石化、冶金建材等产业的细分行业向产业高端升级,实施汽车产业、石化产业、冶金建材产业、食品产业、家具产业高端化工程。(市经信委牵头)
(2)将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航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北新经济开发区、彭州石化基地建成产值上1000亿元产业园区。[市经信委牵头,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区(市)县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