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川办发[2011]81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五日
附件:
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二○一一年十一月)
目录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2.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
3.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阶段
4.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
5.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
6.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
(二)主要困难和挑战
1.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依然薄弱
2.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3.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仍然不足
4.农村体制创新力度还需加大
(三)机遇和有利条件
1.国家对“三农”支持力度加大
2.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优化加快
3.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进程加快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目标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产业化经营
3.农业科技进步
4.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5.村容村貌整治
三、主要任务
(一)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1.提高粮食生产现代化水平
2.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3.健全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4.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5.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6.强化现代农业人才支撑
(二)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3.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
4.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5.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三)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挖掘家庭经营增收潜力
2.提高工资性收入水平
3.增加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四)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民生活质量
1.重点推进新农村示范片建设
2.突出抓好新村建设
3.积极探索建设新农村综合体
4.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5.加快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6.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农村连片扶贫开发
7.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四、区域布局
(一)成都平原区
(二)盆地丘陵区
(三)盆周山区
(四)川西南山区
(五)川西北高原区
五、保障措施
(一)增加农业农村投入
1.健全政府“三农”投入长效机制
2.完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3.创新农村金融服务
4.引导社会力量支持“三农”
(二)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
1.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机制
3.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4.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三)加大“三农”工作力度
1.强化政府“三农”工作职责
2.完善农业农村工作推进机制
3.健全农村基层治理机制
4.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
附录:名词解释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国家和四川省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的总体要求,编制《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一五”主要成就。
“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克服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以及高温伏旱、低温雨雪冰冻、严重暴雨洪涝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冲击,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势头,取得了显著成就。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854万亩,建成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 14343个,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31.5% ,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升。2010年,全省实现农业增加值2482.9亿元,年均增长3.3% 。粮食连续 4年增产,油菜籽产量连续9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肉类总产量年均增长1.54% 。
2.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2010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 5140 元。“十一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9% ,是我省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劳务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2010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245.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757.87亿元,年均增长19.5% 。
3.农业产业化经营进入新阶段。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23家,比 2005年增加 1476家。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24131个,比2005年增加10531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14127个。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带动农户面达到57% 。
4.农村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12.7万公里,新建户用沼气池 263万口,改造农村电网 10.42万公里,维修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危房面积840万平方米、村卫生室2675所,改造农村危房40.2万户,解决了 1717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扶贫开发力度加大。地震灾区农村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5.新农村建设实现新突破。“十一五”期间,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连片发展优势特色种植业2884万亩,新增规模养殖户4万户,新建、改建、扩建和风貌功能改造56万户,建成新村(聚居点)2614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初显成效。全省新农村建设形成了省市县三级联动、连片推进、以片带面的格局。
6.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省乡镇机构改革基本完成,“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广泛推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根本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