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居民收入水平一直在全国后位徘徊,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9%,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7.86%。收入结构不合理,我省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高于全国5.39个百分点,而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5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低1.71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低0.6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5年到2010年,我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绝对差距由6106.8元扩大到9763.85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85∶1,高于全国3.23∶1的平均水平;省内各市之间居民收入差异较大,区域发展不平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金昌市与最低的临夏州相差2.18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嘉峪关市与最低的陇南市相差3.42倍。
二、全省城乡居民增收的环境和条件
(一)城乡居民增收的潜力与有利环境。
1.“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更加重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分配公平,随着一系列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措施的出台,国民收入格局不断调整,企事业单位的分配制度和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深化,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将使我省城乡居民政策性增资预期空间进一步加大。
2.“十二五”期间,随着西部大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国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有利于发挥我省战略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的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承接产业转移,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同时,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集体协商等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将使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基础更加牢固。
3.促进就业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经济增长带动就业增长的长效机制将不断健全和完善,城镇化的加速推进将进一步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积极的就业政策不仅可扩大城乡居民的就业规模,而且可使更多居民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从整体上推动我省城镇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4.我省投资环境和发展条件不断改善,全省城乡居民求发展、求致富、奔小康的愿望更加强烈,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进而为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5.国家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制度将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会不断扩大,各项公共服务逐步趋向均等化,不仅可使更多的城乡低收入贫困家庭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需求初步得到满足,还可使居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