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十二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六)软件服务业。

  以服务化、网络化、融合化、平台化发展为重点,围绕创新、应用和融合三条主线,推动软件服务业发展。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力度,尽快掌握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标准。顺应服务外包产业转移的趋势,积极承接信息管理、数据处理、财会核算、工业设计等服务外包业务,支持省内骨干制造企业开展服务外包试点。支持发展离岸服务外包,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骨干企业。改善人才结构,增加软件高端、复合型和适用型人才;优化发展环境,推动软件服务创新化、高端化、规模化和集群化发展。支持兰州软件园建成国家级软件园,争创“中国软件名城”。积极推进天水、酒泉等有条件的城市创建省级软件产业园,建成2-5个示范性软件人才培训基地和专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到2015年,全省软件服务业年收入超过60亿元,年均增长25%,占全省电子信息产业收入的比重超过50%。

  二、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顺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增加短缺服务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完善服务标准,规范市场秩序,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一)旅游业。

  立足把旅游业培育成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和战略性支柱产业,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完善机制体制,稳步提高行业规模化、规范化程度,增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做大做强丝绸之路、华夏文明黄河旅游线、大香格里拉等国家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甘南-陇南-定西-白银-平凉-庆阳红色旅游、天水-陇南-三国古迹旅游等成长型旅游线路,全力建设兰州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天(水)平(凉)、酒(泉)嘉(峪关)等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加大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目的地的包装、推介力度,促进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提高甘肃旅游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发展,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提高旅游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规范旅游业市场秩序,加强旅游业资质管理,提高旅游业服务水平和质量。促进旅游业态多元化,积极培育森林旅游、生态旅游、文化体育旅游、工业观光旅游、农业乡村旅游、冬日生态休闲游等新兴旅游产业。加快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支持建设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立健全旅游商品设计、生产和供销体系。按照培育大市场、发展大产业的理念,延伸旅游产业链条,促进形成吃、住、行、购、娱配套发展和上下游产业相互衔接的现代旅游产业体系。到2015年,旅游客源规模达到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600亿元以上,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二)商贸服务业。

  适应居民消费需求,发展业态多样、形式丰富的商贸流通业,促进传统商贸服务业改造升级,建立现代化供应链管理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商贸企业,优化城市购物中心、综合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加快商业广场、特色商业街、商贸聚集区建设步伐,打造一批特色专业市场,构建便利化服务体系。改造提升餐饮、酒店等传统商贸服务业,提升服务层次和质量,鼓励优势企业和老字号企业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技术,进一步做大做强,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多式联运等新型服务业态,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升级需求。加快农村现代流通设施和网络建设,支持大型超市与农村合作组织对接,改造升级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完善农村服务网点,推进农村商贸流通现代化。

  (三)社区服务业。

  以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不断完善社区基础服务设施,提高服务水平,逐步建立完善的城乡居民家庭服务业体系。大力实施“双进工程”(即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全面提升社区商业功能。强化社区再就业组织服务功能,鼓励失业人员创办多种形式的社区便民服务。加快城市社区标准化菜市场改造和社区蔬菜便利店建设。支持发展社区卫生、社区保安、养老托幼、食品配送、修理服务和废旧物资回收等专业服务。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因地制宜发展家庭用品配送、家庭教育等业态,优化社区服务网点布局结构,逐步发展面向农村尤其是中心镇的家庭服务。建立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加大公共财政资助力度,多渠道筹措社区服务业发展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各类社区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发展。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