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15年,基本建成分工合理的物流节点体系,物流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社会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显著提高,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最小化,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
(二)金融服务业。
强化组织体系建设,构建功能健全、服务高效、效益良好、安全稳健的金融体系。加强体制机制建设,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内控能力。强化服务功能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质量。积极培育兰州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甘设立分支机构。继续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发挥主导作用,保持信贷规模持续扩大和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地方中小银行。设立省级地方银行,支持兰州银行跨区域经营,支持设立酒嘉银行。加强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发展壮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鼓励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地区性中小银行。全面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发展。进一步培育发展和规范保险市场,优化险种结构,创新服务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
(三)科技服务业。
紧紧围绕建设企业技术创新体系,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全面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咨询和技术创新等科技服务,大力支持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培育和引进一批创业孵化、科技评估、信息咨询、技术经纪和交易、融资担保等中介组织机构,形成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建立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企业和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开发区、工业集中区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公共服务平台,鼓励开展信息查询、技术创新、质量管理、管理咨询、创业辅导、市场开拓、人员培训等科技服务。培育发展科技咨询服务市场,着重推进科技服务机构的市场化、产业化,引导科技咨询服务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知识型科技服务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合伙企业制度,以制度创新吸引知识型人才。
到2015年,基本建成功能明确、结构合理、良性互动、运行高效的区域创新体系,全省创新能力主要指标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四)信息服务业。
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增强信息技术咨询、系统集成运行和信息安全能力。加快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数据库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推广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支持发展邮电通讯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信息咨询服务,鼓励开发增值信息服务和专项信息服务。加快培育第三方信息服务,发展面向消费者的新兴电子商务。推进电子政务,加强公益性信息资源的开发和服务,依法开放政府信息资源,培育公益性信息服务机构,提高农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社保和宣传领域的信息服务水平。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企业和个人综合征信系统建设。推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技术向人机交互性更强和网络化制造发展。
(五)商务服务业。
积极推进商务服务业分工的社会化、市场化进程,着力扩大商务服务业市场的有效需求。支持发展主题楼宇经济,引导企业在兰州、天水等中心城市设立商务服务机构,促进商务服务业中小企业聚集发展。加快发展设计、咨询、法律、会计、广告等商务服务业,培育发展咨询论证、形象设计、战略策划、资产评估、投资顾问、公证等商务服务业态。发展农村商务服务业,拓宽农村商务服务业领域,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能力。发挥行业协会在服务企业诚信自律、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整体推进商务服务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会展业,以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等品牌展会为平台,整合会展资源,完善兰州会展中心、天水商务会展中心等会展设施建设,策划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会展项目,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十二五”末,初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商务服务业体系,产业专业展会和文化艺术节事等专业会展得到充分发展,集聚效应更加明显,服务水平满足市场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