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优化产业布局、营造发展环境、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到2015年,要努力实现以下总体目标:
(一)服务业经济总量不断提高。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940亿元,年均增长14%以上,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
(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服务业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满足多样化需求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服务业标准化程度大幅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创建一批著名的服务业品牌。
(三)区域发展整体推进。大力建设一批功能明确、特色突出、具有带动效应的服务业聚集区,进一步推进城市服务业升级换代,努力构建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积极发挥生产性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基本形成与全省区域经济战略要求相适应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四)吸纳就业能力和就业者素质日益提高。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比2010年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成为吸纳城乡新增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服务业就业者素质明显提升。服务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第三章 产业布局
一、优化区域布局
立足资源禀赋、现有产业基础和区域发展趋势,坚持“功能定位、合理布局、集聚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一核、一带、五组团”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一核”。利用兰州在交通、物流、金融、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区域中心地位,发挥优势,以兰州为重点,把兰白经济区打造成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增长极,培育西部区域性金融中心、西北交通枢纽、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会展中心、区域性旅游集散中心、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西北人口信息中心。建设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和研发基地、兰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突出发展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会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高技术农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领全省服务业加快发展。
“一带”。发挥甘肃是连接欧亚大陆桥战略通道和沟通西南、西北交通枢纽的优势,加快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通道经济发展,依托兰州、酒嘉、天水、张掖、平凉等综合运输枢纽,整合物流资源,建设区域性现代物流基地,着力构建“一主五副、两大重要节点”的物流业发展格局。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分工合理的物流节点体系,科技信息、金融保险、工业设计、文化旅游、农业服务等服务业发展集聚带和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
“五组团”。根据服务业集聚程度和辐射带动能力,兼顾产业发展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5大区块,促进区域联动、整体推进。其中,酒嘉组团要发挥钢铁、新能源、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优势,重点培育不锈钢、新能源和新型高载能产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研发、金融服务、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生产配套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全省不锈钢和新能源产业服务基地、区域性金融服务基地、文化旅游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以及对外开放陆路口岸。天水组团要结合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大通道、大流通作用,强化区域中心城市服务和带动功能,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研发、文化旅游、特色高新农业技术开发、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将天水建设成为区域交通物流中心、文化旅游基地和西部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服务基地。金武组团要突出发展有色冶金技术、现代农业生产配套等科技服务业,打造全国贵金属交易中心、西部有色冶金新材料研发基地、西部现代煤炭物流中心和全省重要的农产品加工服务基地。平庆组团要围绕石化、煤炭、煤电一体化产业配套服务,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服务和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打造大型能源化工产业服务基地、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平凉养生基地、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服务基地和陕甘宁区域现代物流集散中心。甘临组团要发挥连接少数民族地区和青藏高原的独特区位优势,围绕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发展商贸流通、民族文化、风情旅游、民族用品加工服务等特色服务业,打造辐射甘青新3省毗邻区域的少数民族特需用品物流集散中心、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服务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