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计划:在全省主要消费中心城市的商贸集聚区打造一批特色商贸物流中心,完善落后地区和县级商贸服务设施。
(四)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
基本目标:全省水路、铁路、航空、公路运输之间基本实现“无缝衔接”,发展多式联运,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主要任务:依托已有港口、铁路和公路货站、机场等交通运输设施,选择重点地区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一批集装箱多式联运中转设施和连接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转运设施;加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省内与省外之间、干线与支线之间、线路与节点之间的中转衔接;提高铁路集装箱运输能力,重点解决港口与铁路、铁路与公路、民用航空与地面交通等枢纽不衔接以及各种交通枢纽相互分离带来的货物在运输过程中多次搬倒、拆装等问题,促进物流基础设施协调配套运行,提高运输效率;大力发展多式联运、集装箱运输、散货运输、航空快递运输;推行以托盘化为核心的单元装载方式,统一托盘标准,开发托盘共用系统。
行动计划:以长株潭和重要铁路、水运交通枢纽为核心,重点建设一批多式联运基础设施,培育一批多式联运龙头企业。
(五)冷链物流工程。
基本目标:全省果蔬、肉类、水产等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20%、30%、35%,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5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到15%、8%、10%以下。
主要任务:完善已有的冷链物流节点,合理布局冷链物流网络;培育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推广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建立以HACCP为基础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积极发展覆盖生产、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建立全程“无断链”的肉类冷链物流体系;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逐步建立冷链物流产品监控和追溯系统。
行动计划: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设施先进、节能环保、高效适用的冷库,在重要农产品的主产区建立重点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在大中城市周边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低温条件下中转和分拨功能的配送中心,购置一批冷藏运输车辆,大力培育冷链物流人才。
(六)粮食物流工程。
基本目标:初步建成适应现代粮食流通需要的全省粮食物流通道和物流结点,重点建设散粮物流通道和散粮物流节点,形成粮食“四散化”流通体系,全省原粮流通量中散粮达到60%以上。
主要任务:依托现有粮食流通设施.完善重要通道和节点的配套设施,推动形成多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集收纳、集并、中转、运输、储存、发放各个环节一体化的粮食流通体系;在全省主要粮食集散地和交通枢纽,建成一批适应散粮散卸的主要粮食物流节点,扩大仓储能力,完善散粮运输网络;根据粮食流出流入方向及流量,加强流出地区散粮发放能力和流入地区散粮接收能力建设;加强粮食流通技术装备研发;发展粮食网上交易,完善粮食应急调控体系。
行动计划:在主要粮食物流节点,新建和改造部分粮食流通设施,改造一批骨干收纳库,新建一批适应现代粮食物流需要的中转库、储备库、港口库、中转站、码头的散粮接收和发放设施;适应国家“北粮南运”要求,在长沙、岳阳、衡阳、益阳、怀化建设东北、黄淮海地区玉米、小麦等进入湖南的粮食战略卸车点;购置散粮火车、汽车和内河散粮船舶,建设粮食物流信息平台和质量检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