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的通知

  四、完善特定人群管理和服务
  加强和创新特定人群的教育、引导、服务和管理工作。加强刑释解教和社区服刑人员服务管理,各区县全部建立"阳光中途之家",有效提供释前辅导、法制教育、社会认知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心理辅导和临时救助等服务。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和改进社会闲散人员、不良青少年服务管理,做好教育、帮扶、矫治等工作。建立健全精神病患者服务管理制度,使之得到及时救助、治疗和康复。加强流浪少年儿童救助工作,使其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专栏12 阳光中途之家

  为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和服务,加大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朝阳区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在全市率先建立"阳光中途之家",主要为社区刑满释放"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生活来源)提供过渡性食宿、就业培训、心理辅导等服务。

第九章 夯实基层社会管理基础


  着力加强和创新社区服务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切实打牢基层社会服务管理根基,基本实现社区建设规范化、村庄管理社区化,逐步实现城乡社区服务管理一体化。

 

专栏13 社区建设"一分三定两目标"

"一分"

  实行社区服务站与社区居委会职能分开。

"三定"

  定事(社区工作职能)、定人(社区专职工作者职数)、定钱(社区工作经费)。

"两目标"

  努力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型社区。

  一、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
  按照"一分、三定、两目标"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职能,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社区居委会的民主自治功能,发挥社区服务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务的职能,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动员驻区单位支持社区建设,构建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为主体、以社区服务站等为依托、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补充、以社区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为载体、驻区单位和组织协同配合、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现代社区治理结构和新型社区服务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

 

专栏14 社区工作主要职责

社区党组织

  1.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和执行党中央、上级党组织和本组织的决议,团结、组织干部群众努力完成社区各项任务。

  2.讨论决定本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事项。

  3.领导社区居民自治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法充分行使职权,完善公开办事制度,推进社区居民自治;领导社区服务站和各类社区服务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工作,创新社区服务机制,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领导社区群众组织,支持和保证其依照各自的章程开展工作。

  4.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把工作重点放到凝聚群众力量参与和谐社区建设、共同创造幸福生活上来。

  5.加强社区党建协调工作,指导社区社会组织党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组织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区域性党建工作,促进资源共享。

  6.加强社区党组织自身建设,做好社区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与有关部门共同搞好社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

社区居委会

  1.依法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教育居民遵守社会公德和居民公约,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召集社区居民会议,执行居民会议的决定,办理本社区居民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开展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活动。组织居民参与群防群治,调解民间纠纷,组织动员居民参与民主自治,实现共驻共建;管理社区居委会经费、印章和财产,推行居务公开;及时向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反映居民群众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

  2.依法协助城市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开展工作。依托社区服务站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做好社会治安、社区矫正、社区卫生、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工作,推动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覆盖全社区。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应对和处置社区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区安全稳定。

  3.依法依规组织开展民主监督。组织居民参与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政策听证活动,参与对城市基层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和工作人员的工作、驻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对市政服务单位的服务情况进行监督。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业主大会、物业服务企业依法开展工作。

社区服务站

  1.协助政府职能部门办理本社区内各种公共服务事项,把政府公共服务延伸到社区,实现政府职能重心下移。

  2.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服务,协助社区居委会办理本社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3.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开展社区便民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4.培育和壮大社区公益性服务组织,支持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

  5.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了解和反映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努力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支持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依法开展社区居民自治、人民调解,提供法律服务,维护社区和谐稳定。

  6.定期向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汇报工作,向社区居委会通报工作,接受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和评议。


  二、搭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
  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系,推动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延伸公共服务职能。以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为依托,规范基层专业服务机构,有效承接政府委托事项,形成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工作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整合人口、就业、社保、民政、文化以及综治、维稳、信访、城管等管理职能和服务资源,健全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经费保障机制。改造和提升96156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加强社区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社区管理信息化、服务智能化。

专栏15 96156社区信息服务平台

服务类型

服务项目

社区建设与管理

  社区信息管理、社区人口管理、社区智能服务管理、社区信息终端发布管理、社区志愿者管理与服务、社区服务中心设施服务。

信息查询

  办事办证、养老机构、民政工作指南、单位基本信息、便利服务信息、生活信息指南。

公益服务

  法律咨询热线、心理咨询热线、姐妹驿站热线、婚姻家庭咨询热线、慈善公益服务热线、殡葬公益服务热线、社区大课堂,其他社会组织合作项目。

便利服务

  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居室维修、酒后代驾、送水、送粮油、送餐,水电、燃气、电话缴费。

公共服务

  社区文化、社区体育、社区旅游,其他委办局委托合作项目。

养老(助残)服务

  生活照料、居家维护、养老(助残)精神关怀服务、残疾人信息无障碍交流、老人生活辅助用品租售、小帮手电子服务器服务。

  三、全面实现城市社区建设规范化
  继续围绕社区服务站建设、社区工作职能、社区运行机制、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工作者管理、社区基础设施配置、社区经费投入等七个方面,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十二五"期间,城市社区基本达到规范化建设标准。以社区 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管理职能完善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向老旧小区、新建住宅小区、城乡结合部社区延伸,探索切合不同社区实际特点的社区服务模式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城市社区规范化建设全覆盖。

专栏16 社区规范化建设主要任务目标

规范化内容

任务目标

社区服务站建设

  1.政府在社区层面设立综合性服务平台,统一命名为社区服务站。
  2.规范社区服务站的工作关系。
  3.明确社区服务站各个岗位与街道相关部门的对应关系和各自职责。
  4.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
  5.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站业务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职能

  6.合理划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的职责任务。
  7.细化社区党组织的主要职责。
  8.细化社区居委会的主要职责。
  9.细化社区服务站的主要职责。

社区运行机制

  10.明确和理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之间的关系。
  11.建立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社区居委会和社区服务站紧密对接、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12.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会议的作用。
  13.规范完善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等组织的工作制度。

社区志愿服务

  14.以社区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等为重点服务对象,开发社区志愿服务项目。
  15.整合社区志愿服务资源。
  16.完善社区志愿者招募管理制度。

社区工作者管理

  17.充实社区工作力量。
  18.对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实行公开招录。
  19.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每个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20.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各类社区协管员、社区事务助理纳入社区工作者规范化管理。

社区基础设施配置

  21.采取新建、改扩建、购买等多种方式,使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以上标准。
  22.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内外部环境整洁、形象良好。
  23.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

社区经费投入

  24.将社区服务设施配套纳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区县政府承担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项目建设主体责任。
  25.落实社区公益事业专项补助,加大对社区公益事业的支持力度。
  26.社区办公经费按照不少于每户50元的标准核定。
  27.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社区信息网络建设及管理、运营、维护等经费全部纳入区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管理,并足额拨付。

  四、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和村庄社区化管理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向农村社区延伸。加强乡镇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社区服务站建设,完善"一站式"服务,强化农村社区信息化建设,推进96156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向农村社区延伸,不断推进城乡社区建设一体化。加快推进村庄社区化试点工作,研究出台《北京市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办法(试行)》,规范服务管理职能,完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逐步健全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体系,不断推进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创新。2011年底,全市13个区(县)城乡结合部地区的668个村庄普遍开展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试点。"十二五"期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扩大村庄社区化覆盖面,逐步实现村庄社区化服务管理规范化,让具备社区化条件的村庄更多更好地共享城市化发展成果。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