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渠道标准。建设区域内的排水渠系分支渠、干渠和总渠,均为块石浆砌或U形渠。支渠。与田间畦沟或大棚的棚间沟连接并承接来水,规格一般要求深和宽各0.5-0.6m,坡降1000:1;干渠。与支沟连接并承接支渠来水,规格一般要求深和宽各0.8-1.0m,坡降800:1;总渠。与干沟连接并承接干渠来水,规格一般要求深和宽均大于1.2m,坡降600:1。根据项目建设区的实际情况和田块范围,露地种植区一般按每50-60m设置1条支渠,大棚种植区一般在标准棚两头设置支渠(又称棚头渠),干渠和总渠的设置距离依田间实际情况和排水需要而定。
(二)机耕路与田间生产操作便道建设标准
1、田间机耕路。为轮式拖拉机和农用运输车的田间通行道。一般机耕路宽3m,不超过4m,高于田面0.3m左右。可依田间排渠相伴而设,以利排渠开挖土方就地回填成路,靠农田一侧用浆砌石护脚,确保路基长久稳定。每一田块应设置出入田坡道,过渠处相应设置机耕桥等设施。
田间机耕路体结构一般由面层、基层、底基层与垫层组成,路面可采用沙石路面或水泥路面。路面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等半刚性材料,也可采用水泥稳定粒料、填隙碎石或当地其它适宜的材料铺筑,基层填筑厚度要求为15-20cm。采用砂石路面时,面层填筑厚度要求为15-20cm。
2、田间生产操作便道。为满足生产人员田间生产、生产资料下田和收获农产品等农事操作需要所设,满足人行或人力车通行,兼顾小型耕耘机通行。平原地区一般路面宽度1.0-2.0m,宜采用水泥预制板铺设,不破坏土壤耕作层。高山蔬菜基地田间生产操作道(游步道)一般小于1m,可结合地形采用水泥硬化。
(三)标准钢架大棚设施建设标准
1、管材。大棚所有金属件要求热浸镀锌防腐蚀处理,镀锌层厚度0.045 毫米以上,使用寿命(耐腐蚀时间)10年以上。
2、整体结构。棚顶结构为尖顶,忌圆顶,以利于冬天积雪滑落。大棚整体负载性能最低要求为抗雪载10公斤/米2以上,抗风载0.4KN/米2以上(风力最大风速25米/s, 相当于10级风力)。
3、6米宽单体钢架大棚。要求主材料拱杆外径不少于22mm、壁厚不少于1.2mm、每根拱杆重量不少于3.1kg。拱杆间距不大于0.65m、肩高1.5m、顶高不低于2.5m,卡膜槽4道、纵拉杆3道,加固斜拉撑4根 (棚长超过30m的斜拉撑不少于8根)。
4、8米宽单体钢架大棚。要求主材料拱杆外径不少于25mm、壁厚不少于1.5mm、每根拱杆重量不少于5.3kg。要求拱杆间距一般不大于0.7m、肩高1.8m、顶高不低于3.3m,卡膜槽4道,纵拉杆3道,加固斜拉撑4根 (棚长超过45m的斜拉撑不少于8根)。
5、卡槽。厚度不少于0.7mm。
6、压膜线。采用专用大棚压膜线,间距一般不大于1.2m,拱杆间均用压膜线固定,并用专用地锚固定。
7、其它。棚头直杆,每端6根并要求与地面垂直。拉杆与棚头直杆采用管接,所有零件连接应选用管箍、卡槽等连接件,不用铆钉。拱管入土8米棚不少于40cm,6米棚不少于35cm。
(四)喷滴灌工程建设标准
蓄水池、地下管网使用寿命10年以上,喷滴灌和过滤器产品使用寿命3年以上;出水均匀高,首尾出水量误差小于10%;能保证正常施肥,产品质量规范,由具备资质单位设计,按图纸施工,有预决算书。水源至田头的输水管网全部埋入地面以下15-20cm,不得赤裸于地面。露天使用的喷滴灌的阀门、过滤器要安装在水泥防护框内。
(五)其它装备建设标准
1、杀虫灯。采用光控雨停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
2、昆虫性诱剂。知名厂家生产的斜纹夜蛾等化学信息素产品,要求引诱力强(高峰期诱虫量大,单个诱捕器诱虫量每晚≥50头),防治效果明显,使用简便,价格合理。
3、防虫网。22-30目银灰色网,遮光率25%左右,连续使用寿命36个月以上,单位面积网量65克/平方米左右,长度不允许有负偏差。
二、水产基地工程建设标准
(一)基地建设前置条件
1、建设区域水产养殖池塘相对集中连片,山区连片规模不小于50亩,其他区域连片规模不小于200亩。水源水质符合NY5051-2001标准。
2、计划建设的水产养殖基地应符合本地水产养殖规划,核发浙江省水域滩涂水域养殖证,并并通过无公害产地与产品双认证。
(二)基地池塘建设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