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加快发展。优先在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布局大型项目和重点工程,建立各级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各种扶贫资源整合力度,促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支持扶贫开发,落实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县比照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切实加大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的扶贫投入。按照“以片规划、突出产业、集中投入、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办法,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主战场,以产业开发为核心实施板块推进战略,深入开展移民扶贫等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抓好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和领导干部驻村包村增收活动,组织引导各类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积极开展区域性扶贫协作,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搞好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扩大投资规模与国家“提高扶贫标准”要求的对接,以太行山和吕梁山为主战场,以片区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和农田水利、流域生态治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重点,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和工作帮扶力度,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
七、加强资源集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方联动狠抓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严格产业准入门槛,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加强新上项目能评工作,全面开展能效对标活动,在电力、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实施千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大力推进建筑领域节能,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进全社会节能。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力实施《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手段,作为新产业、新项目的准入门槛,作为资源配置的优先领域,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化发展。
多管齐下狠抓污染减排。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快我省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推进,年内正式实施重点污染物排污权交易。继续加大重点用煤行业的脱硫力度,启动火电行业脱硝工作。完善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监管机制,加快污水回用工程建设,提高污水回用率,新建一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加快太原等重点城市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2010年以后新竣工的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建筑实行供热计量收费,严禁在城市及近郊区新建燃煤小锅炉,减少工业烟尘、粉尘排放。优化气源布局,加快管网建设,推进煤层气、焦炉煤气、煤制天然气和过境天然气“四气合一”。加强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完善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制度。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禽畜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开展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和补偿机制,加快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建设。加强重点流域、饮用水源地和地下水保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强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实行污染者付费、排污权交易等制度,加强对排污企业的监测监管,构建污染减排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