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内河集装箱运输。到2007年,内河集装箱运输船舶运力达到800标准箱,争取组建内河集装箱运输企业1-2个。
4.内河港口。统一港口规划,创新港口管理体制,整合现有港口资源,提高港口吞吐能力。首先确立统一的湖州港,其次按县区行政区划,规划建设德清、长兴、安吉、吴兴、南浔五大港区及部分作业区,推进湖州市内河港口走向一体化。
5.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和货物吞吐量。到2007年分别达到货运量8000万吨、货物周转量125亿吨公里、货物吞吐量8500万吨。
二、实施湖州“水运强市”工程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工作责任
为加强对“水运强市”工程的组织领导,成立湖州市水运强市工程实施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名单附后)。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市交通局每年与各县(区)交通局、市港航局分别签订“水运强市目标考核责任书”,层层分解目标任务,建立督查考核机制,以加快“水运强市”的建设步伐。
(二)坚持科学合理、高起点编制规划
根据省交通厅实施交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结合我市邻近上海、杭州的区位优势,坚持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战略紧密结合,抓紧修编全市新一轮的水运发展规划。
(三)强化前期工作,确保拟建项目各项准备工作顺利推进
根据“水运强市”的目标任务,切实做到工程项目科学安排,超前考虑,提前介入,精心组织,开工建设一批,拟建准备一批,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开工建设项目要加强监督检查,明确时间、进度和目标,确保工程质量;拟建项目要认真抓好“工可、初设”等前期工作,确保设计的科学合理。
(四)拓宽融资渠道,确保建设资金到位
实施“水运强市”工程,需要创新机制、激活思路,努力寻求多渠道融资方式,确保工程建设顺利开展。根据我市的实际,在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各级财政支持的同时,探索水运工程建设产业化、市场化的新途径,加快水路“四自”工程试点步伐,发挥“四自”政策在水运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大力引进外资和民间资金投向水运基础设施建设。
(五)努力优化结构,促进运力发展
调整和优化水运企业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一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引导企业以资金为纽带,通过重组、联合、兼并等形式,加快实现经营组织化、管理集约化、运输专业化、发展规模化的目标,切实提高我市水上运输企业的竞争能力。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克服单一的运输业务,整合各种服务功能,努力成为集运输、装卸、仓储、加工为一体的现代物流服务企业。二是优化船舶运力结构,引导企业和个体业主加快运输工具的更新改造,大力发展“钢质化、大吨位、低油耗、低噪音、专业化、环保型”的运输船舶。三是按照“管建相济、远近结合、标本兼治、全线治理”的思路,加快开展我市内河船舶标准化工作,并积极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