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四城联创”。加大创建力度,力争成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巩固和深化“创模”预验收成果,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任务。抓紧修编完善《湖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加大城市公共绿地建设力度,争创国家园林城市。抓紧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全面开展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加快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建设。继续推进“绿色通道、绿化造林”工程和生态公益林建设,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交通、卫生和社区管理水平。
三、实施开放带动,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新突破
切实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继续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和投资促进体系,进一步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产业招商、产权招商、企业招商。加快招商平台建设,注重选商引资,提高外资质量,大力引进符合产业发展导向、规模较大、产业链长、主业突出的项目。落实领导联系重大外资项目制,加强跟踪、协调和服务,提高招商引资实效。合同利用外资达到16.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确保7亿美元,力争8亿美元。
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继续推进主体、市场、商品、贸易方式“四个多元化”战略,做大做强贸易主体,开拓新兴市场,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鼓励自主品牌和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合理引导进口有利于产业升级的设备、技术和急需的资源、原材料。精心培育进出口有效主体,建立贸易壁垒应对机制、公平贸易工作网络和预警机制,增强抗风险能力。完善外贸促进体系和鼓励政策,确保外贸出口达到17亿美元。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不断增强跨国经营能力。推进大通关建设,鼓励转关运输,改善进出口通关环境。
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战略。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各城市的交流与合作,重点组织实施《湖州市接轨上海发展战略规划》,完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衔接,提高区域合作成效。继续突出产业接轨,主动服务世博经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构筑湖沪交流与合作平台,落实一批面向上海的产业招商项目,鼓励湖州企业与上海大企业、大财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加强湖州农产品与上海市场的对接,确保供沪农产品金额达到30亿元以上。
四、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继续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进一步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按照“非禁即入”的思路,拓展准入领域,放宽准入条件,最大限度地支持民营资本向各类行业和领域延伸。鼓励千家万户办企业、想创业,加快发展块状特色经济。加快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全面实施“六八五五”工程,鼓励和推动民营企业向“规模型、外向型、科技型、品牌型”方向发展,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