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行政学院(校)要完善和创新培训机制,继续办好各类委托培训班。
(二)优化教育培训内容。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新和充实教育培训内容。以提高公务员综合素质和行政能力为目标,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为中心,以公仆意识、政府管理、依法行政为重点,不断丰富和发展“强化中心、扩展知识、研究问题、提高能力、增强意识(公仆意识)”五位一体的教学新格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要及时将党和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转化为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增强教育培训的时代性。要充分发挥重庆公共管理学院的作用,加强对全市公务员公共管理核心课程的教育培训。
(三)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学用一致、按需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培训班次设置教学内容。推行培训项目管理,建立健全需求调研、课程开发与更新、教师选聘、考核评估等规章制度,形成职责明确、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管理机制。需求调研要把组织需求和公务员个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培训贴近党委和政府要求、贴近社会实际、贴近学员需求。课程开发与更新要完善主干课程体系,着力打造优质精品课程和特色培训课程。教师选聘要坚持专职与兼职相结合、老教师与中青年教师相结合,注重培养和锻炼年轻教师。考核评估要科学确定考核评估内容,明确考核评估标准,体现公务员教育培训成效。
(四)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探索适合不同培训对象的教学方式,大力推行现场教学、研究式教学、菜单式选学、“两段式”培训,综合运用讲授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教师和学员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积极开展远程教学,不断提高教育培训的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
(五)完善学科和教材体系。要以公共管理为重点,着重建设公共行政学、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政策学、领导科学、社会管理学、应急管理学等充分体现行政学院(校)发展方向、特色鲜明、结构合理、适应性强的学科体系。加强学科建设协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强教材建设,按照少而精和管用有效的原则,组织编写适应各类公务员培训需求的精品教材,形成与教学布局相适应、具有重庆地域特色、符合公务员成长规律的行政学院(校)教材体系。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