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强群众工作,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19.全面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增强宗旨意识、公仆意识、服务意识,切实做到带着深厚感情、带着政治责任、带着敬畏之心做群众工作。全面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每年用5-7天时间到农村、社区和基层驻点调研,重点是“三解三促”: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认真总结群众工作经验,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刻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探索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注重倾听群众呼声,搭建多种形式的沟通对话平台,尊重和保护群众表达诉求的权利。完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加强书记、市长网上信箱、政府12345服务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社情民意“直通车”建设,提高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水平,全面了解各类群体利益需求,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有序扩大基层民主,推广和深化“勤廉双述”、“三级联建”等基层民主形式,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新闻媒体和新闻网站开设群众工作专栏、民生专题、民情互动频道等,及时反映和解答群众关心的重要问题。推行民意调查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作的重要依据。
21.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把群众工作理念贯穿于信访工作全过程,在人民来访接待中心基础上,市、县(市)区组建群众诉求受理和权益保障服务中心,镇(街道)设立群众诉求受理和权益保障服务站,村、社区设立群众诉求受理窗口,对群众诉求做到“一站式受理、一条龙服务、一揽子解决”。健全党政领导干部接访约访下访制度,市党政领导干部每季度、县 (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每月至少安排l天时间公开接访,经常批阅群众来信,主动约访下访重要事项,督促检查和回访处理情况,力求各类信访事件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落实首办负责制,提高初信初访化解率。完善复杂疑难信访领导包案、部门会办和督查督办工作制度,每年集中时间开展信访老户和突出问题“百日百案”活动。建立信访救助基金,做好困难信访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开展征地拆迁、劳动社保、涉法涉诉信访积案化解“三大攻坚”,确保三类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