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专栏5 高等学校优势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工程

--学科建设行动计划。“十二五”期间,在省地方属普通高校集中力量建设10个重中之重一级学科,继续建设一批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00个省重点学科。以学科建设为载体,推进办学理念转变,高水平人才集聚、体制和机制创新,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专业建设行动计划。启动建立各专业设置标准和高校专业调整授权改革,重点建设基础好、与我省主导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本专科优势专业和服务区域新兴产业、支柱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围绕优势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重点实施“新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建设一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示范点,建设一批省级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一批省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一批精品课程、重点教材和教学团队,评选一批教学名师、教坛新秀,培养一批大学生学科和技能竞赛项目,建设一批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一批“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进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全面提高办学质量。


  (六)特殊教育。全面完成“盲教育以省为主,聋教育以市为主,培智教育以县为主”的学校设置布局,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殊教育体系,切实保障残疾学生同步接受教育的权利。
  完善特殊教育布局。今后5年,尚未达到特殊教育布局要求的市、县(市、区)要完成布点建设任务,人口40万以上的县(市)须建一所培智学校,人口30万以上、智障儿童少年较多的县(市)应建一所培智学校,人口30万以下的县(市)和设区市的区应采取独立建校、在普通学校附设特殊教育部(班)、合作建校、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完成布点任务。中重度的残疾儿童应进入相应的特殊教育学校,集中接受学前、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轻度残疾儿童少年进入普通幼儿园和中小学随班就读,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规范化建设。
  改进和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坚持文化教育、劳动技能教育与身心补偿相结合,并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别化教育和分类教学。完善特殊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培智学校教材建设,探索教育与康复有机结合。实施资源教室建设计划,建立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有效开展随班就读工作。鼓励和扶持各类特殊教育学校(院)、职业学校及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特殊教育师资培训。
  提高特殊教育经费保障水平。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应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并纳入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体系;高中及以上特殊教育学校(院)生均公用经费应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5倍以上拨付;随班就读学生按同级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执行。加大对残疾学生的资助力度。提高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并在职务评聘、表彰奖励方面予以倾斜。

专栏6 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工程

制定完善特殊学校建设标准,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的需要。到2015年,新建聋哑学校3所、培智学校12所,自闭症特殊学校1所,完成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总体布局。实施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计划。


  (七)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加强公共平台和网络建设,有效整合各类学习资源,推动学校教育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的双向开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积极构建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职后贯通的继续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完善机构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范设置,加快建立以开放大学、学校继续教育机构、社会非学历教育机构、老年教育机构、社区教育中心、乡镇成人文化培训学校等学习型组织为主体的覆盖城乡的继续教育网络,为构建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创造良好条件。
  建设开放共享公共服务平台。加强顶层设计,联合高等学校、行业企业和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建立资源丰富、开放共享的公共服务平台。以卫星电视、互联网为载体,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努力为全社会成员提供高质量全天候的教育和学习服务。
  完善管理和服务体系。各级政府设立跨部门继续教育服务协调机构。制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发展规划和机构教育标准。加快实行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注册入学”制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设立“浙江公民教育积分卡”和“学分银行”,促进不同类型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搭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成才的“立交桥”。建立和完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制度和激励机制。

专栏7 终身教育网络和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覆盖全省的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继续教育网络。重点扶持欠发达地区130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标准化建设,支持各地建设好100个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和100个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

--实施开放大学建设计划。整合现有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资源,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要依托,组建浙江开放大学。

--实施终身学习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计划。依托省社区教育指导中心,建设全省终身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开发优质网络课程和精品教材。突出岗位培训、继续教育、餐饮娱乐、旅游休闲、文化体育、医疗保健等,形成“课程超市”,通过卫星、互联网、通讯等媒体,方便社会成员选择学习。

--实施城乡居民“双证制”和“预备劳动力培训计划”。5年内资助50万左右城乡成人居民参加双证制培训,继续资助农村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参加6个月至1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素质教育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核心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经过5年努力,努力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所增强,实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一)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建立完善大中小学幼儿园分层递进、有机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小学德育课的主渠道作用,着力构建学科德育体系,充分开发应用每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和功能。
  加强德育实践环节。建立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合理分工、有效衔接的德育机制。以县域为单位,充分开发整合全社会德育资源,为学生提供便捷、多样、优质的德育实践和活动。
  营造德育环境。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活动,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和学生会建设。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发挥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作用。加强网络素养培育,优化校园网络环境,积极开展高校“网上社区”建设工作,实现大学生管理服务和教育引导工作网络化。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完善校园文化检查评估制度。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