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浙发改规划〔2011〕1358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部门: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列入我省省级“十二五”规划编制体系目录的专项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规划建设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投资项目和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厅
二○一一年十月十六日

  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浙江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十二五”期间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文件。
  一、基础与条件
  “十一五”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省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扎实推进教育强省建设,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既从总体上解决了“有书读”问题,又在解决“读好书”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十二五”时期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育普及化水平显著提高。全省教育事业实现并巩固了两大历史性跨越:一是全面实施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实现了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学前3年到高中段15年教育的跨越,2010年,15年教育普及率达到97%,其中:学前教育入学率95%,较“十五”期末提高了8.5个百分点,高中段教育毛入学率92.5%,提高了6.5个百分点,“十一五”期间,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保持了大体相当的合理结构比例;二是高等教育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跨越,并已接近跨入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提高了11个百分点,普通本专科在校生、研究生分别增长了35.9%、87.5%。高等教育布局趋于合理,形成了全省设区市“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等学校设置格局。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年,新增劳动力受教育年限达到12.8年,分别比“十五”期末提高了1.2年和4.1年。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资源配置向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差距不断缩小。特殊教育、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民族教育、继续教育得到加强。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帮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推进学习成绩后20%学生帮扶计划。义务教育实现全免费;学生资助面职业教育达100%,高等教育达13%,普通高中达4%,实现了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学或辍学的要求。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国有民办”学校的清理整顿;实行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办法,规范高校转学行为,严格高考中考加分政策管理,办学行为不断规范。
  教育保障条件大为改善。教育投入明显增加。“十一五”期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4005亿元,其中财政性经费2578亿元,比“十五”期间分别增长98.8%、124.4%。重点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四项工程”、农村小规模学校调整改造工程、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对口支援工程、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两轮职业教育“六项行动计划”、全面提升高等教育办学质量和水平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项目,教育基础能力全面提高,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各级各类学校校舍面积1.14亿平方米,仪器设备值199亿元,图书2.64亿册,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0%、58%、67%;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先后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领雁工程”,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改造农村教师集体宿舍,设立“浙江省农村教师突出贡献奖”,实施农村教师任教津贴等,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加强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和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广泛开展教师互聘工作,扩大优质师资的共享,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比例达到63.9%,普通高校硕士以上学位、正高职称教师比例分别占到65.3%、12.2%。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教育改革和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率先在职业教育进行了以“基础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改革。建立高校教师教学业绩考核、教学质量巡视等制度,推进高校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性改革。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新课改高考改革实现了与普通高中课改的平稳对接,学生的选择权明显扩大。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科医疗卫生专业定向招生等改革取得积极进展。中考招生制度不断完善,2010年优质高中学校招生名额主要按学生数分配到初中的比例超过50%。到2010年,全省90.4%的中小学实施了学校发展性评价。教育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近5年来全省接受留学生2.2万余人,其中:2010年高校在校留学生超过1万人,占学生总数比例达1.05%。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94个,新办海外孔子学院11所。还会同上海、江苏建立了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机制。
  教育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服务“两创”总战略、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责任不断增强。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高校获科技成果国家奖7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2%;获授权专利数14386项,获得科研经费201.46亿元,分别比“十五”期间增长131%、747%、128%;推进科研成果转化,探索建立产学研联盟工作站,组织高校以多种方式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人才和智力服务。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全面启动实施了成年居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程,有效提高了人民群众的文化和创业素质。
  尤为重要的是,“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和理论指引下,全省教育理念加快向科学和谐发展转变,教育工作重心加快向内涵建设为主转移,育人模式加快向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转换。始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在谋划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工作时充分考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不断强化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始终坚持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为全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全面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和文化引领;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活力;始终坚持科学和谐理念,遵循教育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着力解决“公平、均衡、素质、质量、协调”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浙江教育正进入全面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新阶段,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又面临着许多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挑战:教育观念及内容方法相对还比较滞后,应试教育倾向和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经济欠发达地区办学水平还不高,一些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地区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日益显现;教育结构不够合理,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仍比较薄弱,职业教育吸引力还不够强,高等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亟待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还不完善;教育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学校办学活力还不够强,民办教育发展遇到了许多困难和问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还不够强烈,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科研轻转化推广的状况还未根本转变;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债务负担仍比较重。
  “十二五”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省正处于加快转型升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新时期发展不仅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与社会转型升级,迫切要求提高劳动者素质,调整人才培养结构;人才和科技竞争,迫切要求提升素质和教育创新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迫切要求推进教育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和发展,迫切要求充分发挥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创新作用。全省教育系统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深入贯彻落实《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加快建设教育现代化。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