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公平贸易组织体系建设。按照商务部“四体联动”的部署,完善预警服务机制、行业联动机制、案件跟踪机制、企业援助机制、专家工作机制、问题研究机制,增强对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等贸易摩擦的应对能力,提高案件的应对成效。
(四)探索赋予开发区更大的经济管理权限。在投资运营模式、用人制度、收入分配、机构设置等方面采取更加特殊灵活的政策措施。加强各类开发区的功能整合,加快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扩区和区位调整,推动符合条件的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鼓励异地联合创办开发区。
(五)深化口岸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和大通关机制建设,扩大直通放行和区域通关覆盖范围,实现福建电子口岸互通和信息共享。推行风险式分类通关、担保通关、无纸通关、提前报关等新型通关作业模式,全面提升大通关的整体效能。推进陆地港建设,鼓励省内港口和物流企业到内陆省份设立陆地港,支持内陆省份在闽建设“飞地港”,吸引中西部地区进出口货物从我省中转。
九、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基本思路:完善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构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的机制,加强自主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改革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完善有利于科技创新与运用的体制机制。创新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探索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6?18科技成果对接转化功能,创新项目成果对接和研发协作机制。加快中科院海西研究院以及一批工程实验室、行业技术开发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构建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发展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我省龙头骨干企业与国内外高校联合设立研发或培训中心。
(二)构建科技资源优化配置和开放共享的机制。完善科技宏观管理体系建设,集聚整合创新力量,优化配置科技资源,推动跨区域、跨部门的科技合作。加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推进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资源共用,推动科研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向企业开放共享、延伸服务,打造服务全省发展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
(三)优化科技创新环境。深化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开发类科研院所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公益类科研院所开发公共服务性质的科研项目。建立健全体现创新价值的分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创新活力。加大财政性资金参股创业投资基金力度,大力发展股权投资,形成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改革科研院所和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积极开展股权激励和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完善技术经纪制度,推进知识产权贷款、科技保险补贴等新型的科技金融试点。探索建立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
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基本思路:创新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方式,放开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组织作用,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改革重点和主要措施: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改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现代大学制度改革、中小学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和闽台高校教育交流与合作等十大教育改革试点为突破口,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探索企业出资参与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创新与西部省区职业教育联动发展新机制。
(二)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国有文艺院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制。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深化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整合,构建与三网融合相适应的广电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城乡电影放映监管体系。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三项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电台电视台制播分离改革和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创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机制,加快发展创意设计、数字服务创意、文化创意、时尚设计及服务、咨询创意,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创意产业集群。基本建立结构合理、特色鲜明、政策体系完善、效益逐步显现的文化产业运行框架,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工作重点,加快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完善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和运行机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保障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推进人事、价格、补偿等综合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和补偿机制。优化公立医院布局结构,完善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建立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扩大医疗资源总量,构建多元办医新机制,大力发展满足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民营医疗机构,年均新增病床位8400张以上。创新医疗和养老产业发展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医疗和养老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