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开展创建先进班组竞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为载体,以创新技术、提高效率、提升质量、节能减排和安全生产为重点,深入开展“创建先进班组,争当优秀职工”活动。把班组长培训管理摆在突出位置,组织职工参与班组管理,加强“六型”(学习型、技能型、创新型、节约型、安全型、和谐型)班组建设,推动班组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和科学化。及时总结推广不同行业企业班组建设工作经验,积极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班组劳动竞赛,夯实企业发展基础,增强企业发展活力。
四、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劳动竞赛领导体制,努力构建党政推动、工会主动、上下联动、全程活动的劳动竞赛工作格局。成立由市总工会牵头,市人社局、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财政局、环保局、安监局等部门组成的市劳动竞赛组织领导机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合作,推进劳动竞赛活动深入开展。科技部门要加强对职工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研究出台鼓励职工技术创新的政策;人社部门要将职工职业技能竞赛和职工技能实训基地建设纳入政府高技能人才工程建设;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经费支持,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经费用于劳动竞赛和职工技术创新、技能培训。各级工会要主动争取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在同级党委领导下广泛组织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要把组织发动贯穿于“十二五”劳动竞赛的全过程。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能,积极组织,共同配合,通过选树典型、示范带动,以及组织观摩、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表彰奖励等活动,将竞赛活动推向深入。
2.创新活动方式。要结合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趋势,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产业发展规律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积极探索竞赛的新思路、新方式,丰富竞赛的新内涵、新载体,把竞赛的重点放在技术创新、技术革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把竞赛的重心放在企业、放在班组,把竞赛的领域拓展到新兴产业、非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促进各行各业开展职工乐于参与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竞赛活动,增强竞赛的群众性、针对性、实效性。
3.完善激励机制。各地、各行(产)业和企事业单位要结合实际建立劳动竞赛考评激励机制。市总工会会同市有关部门组织劳动竞赛专项检查,评选表彰在劳动竞赛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对重大工程劳动竞赛中的优胜单位和先进个人,每年分别授予镇江市“工人先锋号”和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等荣誉称号。全市十佳“职工技术创新成果”的第一发明人,可作为镇江市“五一劳动奖章”优先推荐对象,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全市职工十大工种技能竞赛优秀选手,分别授予镇江市“技术能手”、镇江市“五一技术标兵”称号;对劳动竞赛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根据贡献大小及时进行奖励;对贡献突出的作为推荐为全国、省、市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先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