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字镇江地理空间框架是数字江苏、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在总体结构、数据体系、标准体系、网络体系和运行平台等方面是统一且不可分的。
三、建设内容
1.在我市现有基础测绘数据、省级基础测绘和国家级基础测绘数据成果基础上,遵循国家相关技术标准规范,通过航空摄影、全野外数据采集、数据整合处理和集成入库等技术手段,更新和完善市级、省级和国家级基础测绘成果,建立全市唯一的、现实性强的、多尺度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包括大地控制测量数据、数字线划数据、数字正射影像数据、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和元数据等。
2.通过信息提取、实体加工、地理编码、整合重组等技术处理,建立全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政务版和公众版服务数据集。按照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设计开发面向社会公众用户、政务用户、专业用户和管理用户的平台服务系统软件。
3.开发建设五个以上示范应用系统。在已建成或正在建设的地理信息系统中选择五个系统作为我市数字镇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应用示范。
4.在国家标准规范和指导性政策文件的基础上,以建立科学的、实用的、前瞻性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长效运行机制为目标,针对数字镇江地理空间框架的建设、运行、管理、应用以及维护等内容,研究和制定镇江市地理空间框架应用的技术标准、政策规范、运行机制和管理规定。
四、重点任务
1.丰富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加强大地控制、正射影像、地表覆盖、高程、门牌、管网、单位、交通、水系、地名、境界、地籍测量等数据的获取,不断丰富和完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对现有1:500、1:1000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进行整合,加快 1:1000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建立多尺度矢量数据库、地名地址数据库、影像数据库、三维景观数据库等。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提供的NEWMAP软件平台的基础上搭建数字镇江地理信息平台。
2.加强基础地理信息公益性应用服务。加强基础地理信息公共产品开发,支持政府基础地理信息门户网站建设,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网络分发服务系统。加快建设电子政务、经济与社会为政府决策、资源管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乡规划、城镇管理、防灾减灾、公共安全、社会保障等提供服务,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