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亩产竹材300公斤和笋300公斤以上;
3、竹龄结构合理,1、2、3度竹的比例应控制在各占1/3左右;
4、经济效益增幅在50%以上,原则上年效益不低于600元/亩;
5、有符合竹林经营需要和实际条件的基础设施。
六、实施方案
经确定的毛竹低改项目,需编制项目实施方案,经专家审定后实施。实施方案编制的内容应包括封面、实施单位基本情况和条件、当地竹产业现状、市场分析、项目地点和范围及目标、建设方案(改造方向、技术措施、基础设施、食品安全、环境影响及保护)、资金预算及筹措、效益评估、保障措施等。各建设方案
的内容、措施及资金都应落实到年度,明确相关的地点,以及要达到的要求。
七、技术措施要求
(一)用材丰产林改造技术
1、深翻松土。在每年秋冬季进行,劈除灌木、砍去低值乔木,深翻松土25-30厘米,并挖去老竹、老鞭、竹蔸、树蔸、石头,保留壮鞭,空档移竹补植。可根据立地条件采用全面深翻或带状深翻。在坡度15度以下的竹林采用全面深翻。
2、合理施肥。结合深翻一次或分次每亩施用竹笋专用肥300公斤,5月、9月或2月,在距竹蔸1米的上坡开半圆形沟施用,一次性施用量为2公斤/株左右。
3、合理留养。在秋冬季,砍去四度以上的老竹;大年春季留新竹50-70株,每亩保持立竹150-210株。伐竹要齐地砍断,随即用砍刀劈破竹桩,促其腐烂分解。
4、及时挖笋。根据竹林立竹分布,稀的地方宜留养为主,密处应多挖,在留足中期春笋为母竹的情况下,全部挖去其它竹笋。
5、适当钩梢。多雪地方可在秋分至小雪(9月下旬-12月)进行钩梢,每株留枝数15-20盘为宜。
6、病虫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严禁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可委托当地森防部门统一防治。
(二)笋竹两用林和笋用林改造技术
1、深挖松土
一年二次,首次应在梅雨季前(6月15日前)全面深挖,深度30cm以上;第二次在秋分前后,深度在15-20cm左右。
2、合理施肥
施肥是笋用林的关键,肥料不足影响竹林生长和出笋,一般施2-4次。①催笋肥:在雨水前施竹笋专用肥100公斤/亩;②笋穴肥:挖笋后施肥于穴,施专用肥100公斤/亩;③行鞭肥:结合梅前深挖笋有机肥1500公斤/亩或专用肥。④孕笋肥:结合第二次浅翻根土,施专用肥100公斤/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