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重大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通知

  (八)提供清洁优质能源,确保供给安全稳定。
  本市能源资源严重依赖外部,建设绿色北京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对能源安全可靠供应、清洁高效利用和多样便捷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十二五”时期,适应特大型城市能源运行特点和绿色发展要求,以确保能源安全为前提,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更加注重能源供给的系统性、安全性、多元性、多向性和清洁性,实现能源供应体系新跨越。
  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削减煤炭终端消费,显著提升天然气、电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实现2015年优质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80%以上。严格限制中心城区燃煤使用,完成三大燃煤电厂和63座大型燃煤锅炉天然气改造,继续实施非文保区平房、简易楼小煤炉清洁能源改造,基本实现五环内供热无煤化。2015年煤炭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2000万吨以内。积极推进太阳能、地温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城乡供热。按照“稳定中心大网、发展区域新网、加强多元互补、实现多网共联”的原则,加快优化源点布局,加速完善供热网络,稳步推进综合调控,构建安全高效清洁的“‘1+4+N’+X”供热体系。建成四大热电中心,结合大型燃煤锅炉房改造配套建设分布式调峰热源,中心大网供热能力控制在2亿平方米;建设区域能源中心,全市供热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供热能源结构中,煤炭比例下降到20%以下,天然气供热增加到70%以上,基本满足城乡供热需求。新城全部实现集中供热,新城地区新建、扩建的供热设施原则上以燃气供热为主。扩大区域能源合作,引进域外热源,满足通州、房山部分地区供热需求。
  图11 城市供热布局示意图(图略)
  天然气供应。建成陕京四线、唐山液化天然气、大唐煤制气等重点气源工程,实现气源多方向供应。建设地下储气设施,增强调峰应急能力,保障冬季用气安全。新建高压外围大环,建成六环路二期等市内输配管网干线工程。新建西沙屯、高丽营等门站。建成“三种气源、六条通道、两大环线、九座门站、六种级制”的多源、多向、多级燃气供应接收体系,天然气年接收能力超过200亿立方米,全部门站日接收总能力达到2.4亿立方米。继续完善城市配气管网,重点建设五环路与六环路联通线、四大热电中心专用供气管线等工程。推进新城和乡镇燃气管线建设。10个郊区新城全部接通管道天然气。
  图12 天然气设施规划分布图(图略)

  城市电网。加强外受电力通道、变电设施建设,完善高压环网,实现从东北、山西、内蒙等5个方向、10大通道接受外部电力,外电接收能力达到2600万千瓦,比2010年提高25%。增强本地电源支撑,本地电源比例达到35%左右。新建、扩建变电设施,五环内变电站双方向电源比例提高到80%,重要功能区配电网实现双环网结构。到2015年,城市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5%,城市核心区和重要功能区供电可靠性接近99.999%。建设延庆智能电网示范区。
  图13 外部电力接入规划示意图(图略)
  成品油。加强油品炼厂能力,提高资源保障度。改造现状环六环路成品油输送管线以及天津到燕化输油管道;新建中石油环六环、锦郑管道石楼支线以及石楼-昌平-顺义输油管道,新增成品油管线长度300公里。新建昌平,扩建石楼、长辛店等油库。2015年油库总库容超过100万立方米。

  图14 油品管道设施规划示意图(图略)
  (九)打造信息枢纽城市,迈入信息高速时代。
  互联互通的高速信息网络是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措施,是市民享受时尚便捷都市生活的重要体现。“十二五”时期,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加快信息通信高速网络和枢纽建设,促进资源共享和互联互通,构建城乡一体、全面覆盖的现代化信息基础设施网络,推动首都全面迈进信息高速时代。
  高速信息网络。推进信息通信管线集约化建设,实现100兆光纤到楼入户,1G宽带服务覆盖社区。推动10兆无线网络覆盖全部平原城乡和大部分山区。推进“三网融合”试点,促进移动多媒体、互联网电视等融合发展,实现交互式高清电视传输覆盖全市70%以上家庭。完善800M数字集群通信网,保证政务通信需要。
  通信枢纽。建设面向公众和产业服务的城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服务平台,推进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中心和信息处理中心建设。利用云服务等技术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让社会公众享受到方便快捷、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提升政务网络信息化水平,推进跨部门、跨区县信息采集、交换、管理和应用。
  信息安全。全面建成北京市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中心,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和业务数据的异地容灾备份。建设北京市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处置中心、通信保障与信息安全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安全灾难恢复中心,加强各行业、各领域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物联网。推进制定物联网应用标准和规范,促进数据应用和支撑平台建设,推进物联网在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生态环境、资源管理等服务领域的应用,提高现场感知、动态监控、智能判断和快捷反应能力。发挥物联网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追溯、药品监管、生产监管、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支撑功能,打造“安心工程”。
  邮政服务。整合邮政设施资源,优化网络结构,着力构建布局合理、分类设置、功能完善、城乡覆盖的现代化邮政设施网络,服务能力与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完成北京站邮政枢纽改扩建,完善全市邮政网点,实现全覆盖。基本实现每万人一个邮政服务网点,住宅楼房一户一个信报箱。积极发展电子商务配送、供应链服务、一体化物流等业务,提高邮政网络设施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十)强化城市运行管理,建设安全可靠城市。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