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制糖创新基地
依托南宁糖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展糖业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究,改造关键设备的关键技术,开展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开发,延长产业链。
(8)木薯加工创新基地
研究开发木薯及制品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和技术标准,提高木薯产业链的高附加值。
(9)特色农产品加工创新基地
依托南宁市各农产品加工企业,完善农产品的加工工艺流程,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大力推进稻米、水果、桑蚕、茉莉花、大豆、畜禽、水产等农产品的生产加工。
4.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按照增产增效增收的原则,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构建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大力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生态农业,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科技活力。围绕粮食、甘蔗、桑蚕等十大农业产业以及大宗、优势、特色农产品,攻克育种、种养、深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共性关键技术,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发展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推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积极研究与推广农业节能环保及循环经济技术,促进生态农业、绿色农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和综合效益。
开展高效动植物育种创新。重点发展超级稻、甘蔗、畜禽、水果、桑蚕、罗非鱼等特色优势农业,开展种质资源的搜集、保存、鉴定、评价、筛选及创新利用的研究,育成一批优质、高产、高效、抗病虫、抗逆性好、适应性广的新品种。加大现代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力度,对重点发展的优势特色农产品进行重要性状基因的发掘、定位、分离克隆和重组,大幅度提高育种工作效率和所育品种的质量。
开展高效优质安全种养。将水稻、玉米等大宗粮食作物,柑橘、香蕉等优势特色水果,甘蔗、木薯等重要经济作物作为重点,开展优质、高产、高效、安全、轻简、低碳与标准化栽培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构建粮食、水果、林木和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标准化绿色生产体系。开展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攻关。重点开展罗非鱼均衡上市养殖技术、标准化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奶水牛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示范,优质鸡、猪高效繁育与规模化养殖的环境控制及饲养管理技术研究。通过养殖技术改进,提高水牛奶和罗非鱼、鸡、猪肉的产质和品质。加强畜禽水产主要疫病的快速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研究,研制新型疫苗,建立罗非鱼、奶水牛、鸡和猪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体系,制订相应技术规程及主要疫病防控技术规范并进行养殖示范推广。
开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与质量安全技术研发。推动制糖、肉禽、水产品、乳品、果蔬、食用菌等行业的加工共性关键技术研发。重点支持具有资源优势农副产品的产业化精深加工和新产品开发,加大农业废弃物循环再生综合利用产品开发力度,推动食品工业从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发茧丝绸加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产品,提升生丝质量,降低缫丝加工能耗;以罗非鱼、肉鸡等南宁大宗畜禽水产品为原料,立足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重点开展加工副产物高值化利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开发水果、林木的精深加工技术和高值化产品;加强农产品保鲜、储运等流通支撑技术研发;针对粮食、水果等常见食品开发质量安全检测技术。
发展生态农业与绿色农业。重点在特色种植业、畜牧水产业和优势加工业领域,大力研发和推广应用农业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技术。以木薯、甘蔗、香蕉等特色作物和水稻、玉米等大宗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开发秸秆肥料化、饲料化、食用菌基料化及能源化等综合利用技术。以蔗糖、木薯、水产和茧丝绸产业为重点,开展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资源化利用技术以及“三废”治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创新土壤、农产品污染、农业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农业有害生物生态调控技术、复合生态工程技术、农业防灾减灾技术等,建立生态农业体系和发展模式。
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完善“三农”科技信息服务网,打造科技服务“三农”的重要品牌,建成一批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科技服务组织。积极实施星火计划、科技富民强县、科技特派员等专项行动,开展万人农业高级技能人才培训。
5.深化科技服务,全面促进社会科技发展
“十二五”时期,南宁市要加强科技资源整合,深化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完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市场和技术服务体系,发展各类科技服务机构,深化科技服务,全面促进社会科技发展。
科技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通过加大科技推动力度,提升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重点为社会应急服务、现代物流、商务会展、计算机软件、中介机构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农村的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科技中介服务功能。依托南宁东盟国际物流园、总部服务基地等大项目,建设物流信息、运输、配送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发展电子商务,推动现代物流业快速发展。建立信息加工和开发利用基地,开展大规模图文资料、工程图纸数字化生产加工系统、东盟国家语言信息处理技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开发并实现产业化,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信息资源产业。
深化科技服务,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面构建和谐社会。重点抓好公共卫生安全、新农村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公共安全应急技术保障工程,加强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防控和救治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稳定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大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力度,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实施农村生态家园建设工程,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优化教育结构,完善社会培训网络体系,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科学知识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市人民的科技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