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2)建设完善创新体系
  建设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升科技创新技术开发平台、科技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科技资源信息共享平台三大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支持大中型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建设中小型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探索龙头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县域科技型龙头企业建设,提高县级生产力服务中心水平。以科技计划为引导,围绕重点产业,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力争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建设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广泛开展创新方法理论培训,培养科技人才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构建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知识创新体系,加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生物能源、特色农业等领域的综合科研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知识创新基地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及团队,逐步建立有色金属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研究中心或基地。
  建设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建设以提供检测、实验条件为主的公共检测实验平台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强科技服务网络、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市场建设,加快南宁(中国)-东盟科技合作与交流信息网络平台建设。构建由公共服务机构和民营服务机构组成的完善的科技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形成技术成果转化体系。
  建设完善创新型特色园区。创新型特色园区有利于突出和发挥地方优势,整合区内外各种资源实现集成创新,塑造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区域品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创新集群,在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模式与路径方面起着领先作用。
  2.加强科技对“三基地三中心”的支撑力度,培育高科技产业集群
  依靠科技加快推进“三基地三中心”建设,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构建一批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出口产品基地,加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基地建设,最终推进中国-东盟区域性物流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特色农业基地、交通枢纽中心、信息交流中心、金融中心建设。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引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农产品加工、化工、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延长产业链,形成强大的产业集群。加快科学技术与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融合,提高产业的创新力,加快推进加工制造基地的建设;物流基地建设中加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升物流业水平,通过科技创新引领现代物流产业升级,打造面向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加快商贸业基础信息平台及相关设施建设,优化布局,鼓励发展新型商业,提高城市消费层次和水平,形成区域性消费品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加强科技对于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的支撑作用,提高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科技含量和现代化水平,完善现代交通服务统筹集散功能,把南宁建设成为广西现代化综合性运输中心、大西南出海通道枢纽城市、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完善信息交流中心基础设施,加快电子商务、物流信息等信息平台建设,通过科技信息化手段推进政务、产业、商务、生活数字化和网络化。建立现代化金融中心,促进科技和金融的融合,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促进金融机构、金融资本、金融人才等金融资源集聚,把南宁建设成为中国-东盟金融交流桥梁与合作平台,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
  3.推进一批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提高产业科技竞争力
  “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面向东盟的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基地
  依托“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南宁软件园,培育一批电子信息骨干企业,大力发展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提升电子信息企业的竞争能力,以信息化带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将南宁建设成辐射东南亚地区、泛珠三角、西部地区的电子元器件和材料的生产、流通和出口中心。
  (2)生物质能产业技术创新基地
  依托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组建生物能源、生物农业创新基地。依托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开展燃料乙醇技术产业化,加强甘蔗酒精与木薯酒精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技术改造,引进开发生物质能高效转化技术,发展生物柴油、生物燃气、生物煤等特色生物能源产业。
  (3)生物工程与制药创新基地
  依托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技术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抓住建设南宁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的契机,建设生物医药、生物制造工艺技术服务平台,研究开发农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加快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技术产业化。
  (4)铝加工创新基地
  依托南宁铝业公司和南南铝箔公司,结合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汽车等领域开展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研究,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开发各类精加工和深加工铝制品。
  (5)有色金属精深加工创新基地
  依托广西有色金属集团、广西华锑有限公司等,结合广西地方资源优势,实行有色金属高新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高起点构建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发展有色金属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
  (6)造纸创新基地
  依托凤凰纸业、劲达兴、永凯等造纸企业,开展造纸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研究,培育大型制浆造纸集团。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