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湖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湘经信医药食品〔2011〕507号)


各市州经(工)信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我省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我委组织编制了《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一年九月二日

  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湖南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规划》和有关工作部署,加快推进我省医药产业实现新跨越,特制订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期间,我省以调结构、强链条、促集聚为重点,医药行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1、产业规模快速扩大。2010年,全省规模医药工业完成总产值404.5亿元、主营业务销售收入366亿元、工业增加值122.3亿元、利税42.8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4.1、4.3、3.3、3.9倍,年均增长分别为32.6%、34.1%、27.2%、31.4%。总产值居全国第14位,较2005年前移了2位,居中部六省第4位。全省医药商业销售总额430亿元,年均增长31.7%,居全国第10位。

  2、产业基础不断夯实。截至2010年底,全省医药生产企业548家,其中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285家,比2005年增加94家;药品生产企业200家(含中药饮片厂45家、医用氧29家、药用辅料6家),医疗器械企业335家,制药机械企业13家。在产药品品种1300多个,产能达800亿元以上。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400多个,种植面积600万亩。医药批发物流企业379家,零售连锁企业51家,连锁及单体药店近1万个,国家级中药材市场2个。全省上市医药企业4家,上市公司控股企业12家。全省医药行业从业人员达20万人。

  3、结构调整成效初显。医药优势子行业整体发展较快,其中中药饮片、生物制品、制药机械等产值年均增长40%以上,药用辅料、中药提取物、甾体激素、诊断试剂、水剂制药机械等优势领域的技术水平和产量居全国前列。“一园五区一带”(浏阳生物医药园,长沙麓谷科技园、湘北、湘南、湘东、西部中药谷集聚区,长沙生物医药技术科技带)集聚了全省4/5的医药企业,其中长沙、株洲、岳阳等7市的医药产值占全省的81.3%,浏阳生物医药园医药产值占全省的21.5%。全省年产值过2亿元的医药工业企业25家,其中九芝堂跻身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之列;年销售额过5亿元的医药商业企业15家,长沙双鹤等6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商业销售总额百强,老百姓等4家零售连锁企业进入全国医药零售连锁销售总额50强;国药、上药、国中医药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与我省医药企业成功联姻,企业联合、兼并重组进程加快。全省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15个,其中妇科千金片成为全国妇科用药第一品牌;以四磨汤等主导产品为支撑,逐步形成消化系统、妇科、心脑血管、抗肝炎、抗风湿、补益等6大类品牌产品群。“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新(改)扩建医药项目136个,投资总额112亿元,其中现代中药冻干粉针生产基地等7个项目列入全省“双百工程”项目,全省累计形成新增产值能力超过300亿元。

  4、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全省现有22家医药专业研究机构、31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国家与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9个博士后工作站、国家和省高新技术企业35家,医药技术国际合作不断加强。一批创新型医药技术人才脱颖而出,4人入选国家海外高层次引进“千人计划”,3人入选省海外人才“百人计划”。人类重大遗传性疾病致病基因研究和药物开发、个体化基因诊断与治疗、干细胞技术等抢占国际制高点,生物毒素纯化利用、中药活性物质筛选、生物传感技术等国内领先,国际首创将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用于抗癌药物生产,酶法生产7-ACA固定化酶填补我国酰胺类抗生素原料生产空白等。“十一五”期间,企业R&D投入近3%,重点开发了地红霉素、灯盏花素冻干粉针、高精度肝炎荧光定量PCR检测试剂盒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全省获国家五类以上化学药、六类以上中药的新药生产和临床批文86个,三类医疗器械48件,获国家发明专利300多项;人类辅助生殖和精子库关键技术、中药超微饮片粉体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5、医药储备及应急管理能力增强。编印了《湖南省医药储备应急预案》和《湖南省医药储备应急预案操作手册》,有序有力有效地做好了应对2006年“碧利斯”强热带风暴、2007年第九号台风“圣帕”、2008年年初严重的冰雪灾害、2009-2010年甲型H1N1流感医药用品应急供应保障工作。还调剂抗禽流感药物“达菲”、急救用药人血白蛋白等紧缺品种,以确保市场供应,缓解了我省医疗机构用药急需。“十一五”期间,医药储备企业增加至6家,更新改造了一批物流设施,延伸了业务领域,有效地加强了医药储备及应急物资的管理和流通使用。目前,医药储备企业仓储总面积64754m2,配送车辆124台。累计投入信息化项目资金近4000万元,企业均已使用商品进销存及财务管理和操作软件,实现对其配送终端账务、存货等全方位管理及监控。医药储备企业销售网络已覆盖了全省各市州、县(市区)、乡镇及社区等各级医疗机构18000余家,覆盖面达全省的85%。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省医药产业整体发展快速,但与医药产业发达省份相比,差距亦然明显。主要为:一是经济总量小。我省医药工业产值占全国的3.2%,不及全国排名第一省份的1/4,与我省人口大省位置较不协调。医药园区发展相对缓慢,引领和集聚作用还不够明显。二是企业规模小。全省产值过2亿元的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只占全省的3.7%,排名全省第一的企业年产值仅12亿元,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的只有1家;销售额过5亿元的医药商业企业数量占全省的3.5%,排名全省第一的企业年销售额仅26亿元。三是医药大(新)品种少。医药单品种年销售额过亿元的仅占全省生产品种数量的1.2%,最大的仅4亿元,而周边省份均有多个过8亿元的单品种;企业研发投入不足,高科技新产品极少。四是资源转化率低。现代中药虽是我省主导产业,但在全省的占比却逐年下降,产值排名全国第10位,与我省中药材总蕴藏量排名全国第2位的状况不相称;我省医药研发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而科研成果本土产业化率不到10%。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医药行业实现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纵观国内外医药行业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机遇空前,挑战严峻。

  (一)发展的机遇空前

  1、医药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形成强劲的产业发展拉动力。2010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超过8600亿美元,随着世界人口总量增长、社会老龄化程度提高、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各国对健康产业的加大投入,2015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美元。2010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1.25万亿元,预计到2015年达到3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届时,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赶超日本,居全球第二位。

  2、新医改稳步推进,促成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和深入,医疗保障、医药供应体系不断完善,医保用药不断扩容,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药品市场空间将得到快速释放,药品市场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药品生产经营模式不断转变,企业联合、兼并重组活跃,高科技和品牌竞争效应进一步放大,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领域、地域和企业集中,加速形成医药产业发展新格局。

  3、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带来产业发展新活力。国家和我省将生物产业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出台了《关于促进生物产业加速发展的若干政策》等系列政策,医药产业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家“两型”社会试验区、生物产业基地、高技术产业基地在我省成功布局,为我省对接国家调整医药产业布局、国际医药产业转移、抢先高速发展提供了新机遇、新平台、新动力。

  4、科技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医药产业的调整与转移。高科技竞争推动全球医药产业快速升级转型,特别是基因组学、生物芯片、干细胞工程等一系列技术的突破,促进现代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高度融合,以基因工程技术为核心的生物药物将逐步成为全球医药市场的主流。天然植物药进一步成为世界投资的“黄金领地”。经济全球化将进一步加快医药产业特别是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转移步伐,跨国医药集团不断向发展中国家扩张与渗透,有力推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医药产业快速发展。

  (二)面临的挑战严峻

  1、新一轮行业格局变化的挑战。国内外医药大企业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明显加快,完善的产业链和强势品牌的效应集聚放大,新版GMP的实施使行业门槛和质量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对我省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医药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冲击,在新一轮行业竞争格局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2、新一轮发展环境变化的挑战。医药产业政策敏感性、导向性强,经济发达省份和医药强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加大财政投入,在医药科研、公共采购、品牌建设、专业园区发展等方面给予各类优惠政策。我省医药产业的发展环境亟需进一步优化,政策扶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在新一轮竞争中还没有明显优势。

  3、新一轮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市场竞争已从产品、市场网络等延伸到品牌、文化、技术、标准、产业链等综合性竞争,营销模式、渠道不断创新,市场准入不断提高。我省医药企业大多营销投入不足,市场策略单一,渠道网络不广,竞争手段落后,在新一轮竞争中将面临国内外强势医药企业更大的冲击。

  4、新一轮科技创新竞争的挑战。国内外医药大企业紧紧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加大科技投入,抢挖人才,运用科技手段,不断创新产品、技术、工艺、标准等,创新发展模式,努力抢占制高点。我省医药企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科技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在新一轮竞争中处于相对劣势。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医改带来的发展机遇,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和保障人们用药安全为目的,突出比较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积极发展生物制品、医疗器械,保持制药装备产业在全国的优势地位,做强医药商业;狠抓结构调整,培育特色产业基地,扶植核心龙头企业,发展优势产品群,推动产业集聚;强化科技创新,加快原创性科研成果本土转化;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和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在新时期实现新突破,开创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

  1、突出优势,特色发展。发挥我省资源优势,深挖潜力,着力培育“湘药”品牌,发挥品牌规模效应,推动优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

  2、整合资源,突破发展。整合各种资源,重点破解产业发展瓶颈,着力推进重大联合、兼并重组,实现产业规模发展。

  3、强化科技,创新发展。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将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提升整体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4、优化布局,集聚发展。加大政策引导,推动企业和人才向优势区域流动,加快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引领产业集聚发展。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末,全省医药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力争综合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

  (二)具体目标

  1、经济目标:全省医药经济总量达到2500亿元,年均增长24%以上。其中,规模医药工业总产值1200亿元,年均增长25%;医药商业销售总额1300亿元,年均增长22%。

  2、区域目标:培育形成4大特色医药产业区域(产业基地),重点发展9大医药园区,其中浏阳生物医药园2015年医药工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3、企业目标:重点培育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企业集团2个,过50亿元的龙头企业5个以上。

  4、产品目标:重点培育年销售额过10亿元的医药单品种2个以上,过5亿元的10个以上。

  5、创新目标:建设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60个,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科研成果本土产业化率提高到30%以上;力争获得国家五类以上化学新药、六类以上中药新药、新生物制品等生产及临床批文60个以上,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20件以上,国家GAP认证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2个。

  五、重点发展领域

  (一)医药工业

  围绕重大疾病、常见病、慢性病和疫情的防治需求,立足产业现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加大整合力度,深挖潜能,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化学药,快速壮大产业规模;积极发展生物制品、医疗器械,培育新增长点;继续保持制药装备产业在全国的优势领先地位;全面提升我省医药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1、深挖资源潜力,做强现代中药。实施“现代中药振兴工程”,构建现代中药特色产业链,延伸中药材综合开发应用相关产业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特色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力争跻身全国前五强。

  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重点发展治疗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妇科、肝炎、风湿、肿瘤等疾病的中成药品牌产品群,积极发展补益类中成药和中药保健品、功能食品及饮料。高起点开发原创性中药新产品,加强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拓展功能领域,加快经典名方、秘方、验方和侗药等民族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进中药指纹图谱、超临界萃取等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快现代生物技术对传统中药的改造。

  中药饮片。立足道地大宗药材资源,推动符合国际标准的精制饮片、超微饮片、配方颗粒的技术开发和产业化。

  提取物。积极发展道地特色中药提取物系列产品、中间体和中成药生产原料,加强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技术开发,推进智能集成技术、先进提取工艺的应用。

  中药材种植。着力建设白术、茯苓、铁皮石斛等30种道地大宗、珍稀濒危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广东紫珠、穿心连、鱼腥草等15种中药材原料生产基地,积极推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运作模式,加快推进中药材种植基地GAP认证。

  2、突出技术升级,做大化学药。推进“化学药物创新工程”,加快仿制研发、工艺创新和关键技术开发,提质升级,增强核心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400亿元。

  化学药物制剂。重点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类等疾病防治需求的创新药物、专利到期药新品种;开发与应用缓控释、靶向给药、复方、透皮吸收等新技术,大力发展新型化学药制剂,做大大输液等产品群。

  化学原料药和中间体。大力发展抗感染、抗肿瘤、心脑血管及精神类疾病用药等原创、首仿、特色化学原料药和关键中间体,提高化学药制剂工业原料药自我配套能力。着力开发手性合成和拆分技术,推广应用膜分离、新型结晶、生物转化等原料药新技术。推行环保、清洁生产,节能减排。

  辅料制品。积极培育固体制剂、包衣材料、注射用辅料等新型辅料制品。大力开发缓释与控释材料、肠溶与胃溶材料、靶向制剂材料、无毒高效药物载体、无毒高效透皮促进剂与适合各种药物剂型的复合材料,满足新型药物开发和产业化需求,抢占制高点。

  3、转化原创成果,做实生物制品。围绕我省生物技术优势领域,实施“干细胞产品和基因工程药物培育工程”,推进原创性成果转化,实现生物制品领域的重大突破,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

  干细胞产品。扩大人类干细胞库和人类胎盘及附属组织库规模,推进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开发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和治疗技术,突破基因冶疗和器官移植技术。加强干细胞产品检测和安全性评价。

  基因工程药物。以人类遗传资源库和人源基因载体技术为基础,发展防治心脑血管、神经系统及免疫缺陷等疾病的基因工程药物,蜘蛛等生物毒素分离纯化系列新药,个体化基因诊断与治疗药物。着力突破高通量基因克隆及蛋白表达等技术,开发多肽和蛋白质药物制备技术,开发酶蛋白提取、纯化及固定化等新技术。

  血液制品。扩大人血浆提取规模,加快浆站建设,保护本省浆源的生产利用,着力发展血浆蛋白和血细胞组分制品。开发血液制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大力发展人血白蛋白系列高端产品。

  新型疫苗和抗体。着力发展狂犬、流感、结核病等新型疫苗和体内诊断试剂、治疗性抗体。加快推进血吸虫、流感等新型疫苗和抗体研发及制备技术开发。扶持肿瘤治疗、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等治疗性抗体开发。

  4、激发智力优势,做优医疗器械。实施“医疗器械提升工程”,推进核心部件、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加快信息化与产业化融合。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

  诊疗设备(器械)。加快数字化、网络化诊疗设备的研发及制造技术开发,发展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创伤等重大疾病急救、诊疗、康复类数字化医疗设备。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用和家用、量大面广的诊疗康复医疗器械。

  生物医学材料。着力发展医用植(介)入材料、人工器官及组织工程材料,口腔及微创手术医疗器材,一次性医用耗材、医用纳米生物材料和新型卫生材料。加强医学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开发,发展医用高分子材料。

  体外诊断试剂。完善核酸、免疫诊断试剂和生物芯片技术开发平台。发展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结核等重大传染疾病、糖尿病等慢性代谢性疾病、重大遗传类疾病及产前诊断等新型技术,高精度诊断试剂和血液筛查试剂。发展基层医疗机构用和家用的市场规模大的体外诊断试剂。发展手足口病、新型流感等突发传染病的快速筛查试剂。

  5、巩固领先领域,做精制药装备。抓住推行新版GMP的机遇,实施“制药装备提升工程”,增强国际国内竞争力。到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

  制剂装备。发展水剂类制药装备,推动原创技术研究及推广,重点发展全自动、无人操作的水剂类成套装备、高速大型自动化成套装备及创新型包装装备。

  检测装备。发展智能光学检测的自动化装备,重点发展药物异物检测装备。

  配套装备。发展高速装盒机,全自动防伪、物流及仓储等装备。

  (二)医药商业

  集中优势资源,加快建立以长株潭为中心、市州联动、渗透周边,面向全国的大型医药物流体系,提高行业集中度,拉动医药工业快速发展。到2015年,全省医药商业销售总额达到1300亿元。

  1、横联纵合,发展现代医药物流。引导和支持省内外优势医药批发、物流配送等商业企业整合企业、行业、市场和社会等各种优势资源,加快联合、兼并重组步伐。支持建立工商一体、优势与特色互补的医药工商战略联盟。鼓励构建跨地区的信息资源网络,积极发展第三方医药专业物流、医药电子商务。加快城镇社区和农村医药配送网络建设,加快建立健全立足湖南、镶接周边、渗透全国的医药分销网络体系,加强对区域分销市场的渠道控制。重点支持15家医药批发物流企业专业化、信息化、现代化、集团化发展,提升行业集中度。

  2、创新模式,发展医药连锁。支持医药零售连锁企业整合品牌、网络、人才等优势资源,走“精细化经营”路子。积极推进介入上游生产或采取OEM贴牌生产等方式与生产企业建立新型产销合作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模式、电子商务在医药零售连锁中的应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经营管理效率。加快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和全国大中城市的大型连锁网络体系。重点支持4家药品和医疗器械零售连锁企业集团化、特色化发展。

  3、专业专营,发展中药材市场。支持廉桥药材市场走“企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发展路子,加快建立药材质量检测、价格、供求信息、电子商务等专业化服务平台,建立中药材溯源体系。加快现代中药材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场吞吐能力和市场覆盖能力。支持举办全国或国际药材交易会、展销会,吸引全国各地道地药材经营业主入驻市场,快速发展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药材集散中心。

  4、开放合作,拓展国际市场。依托国家商务部认定的长沙国家医药出口基地,扩大制剂产品、中药提取物、化学原料药、中间体等出口。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举办的国际性医药展览会、交易会和专业论坛。鼓励企业开展药品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体系国际认证,积极发展境外代理、分销业务。鼓励商业企业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国(境)外合作,开拓国际医药市场。

  六、主要发展任务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提质升级

  集中优势,突出重点,着力调整优化区域结构、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形成竞争优势凸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造就一批脱颖而出的医药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市场竞争优势显著的医药大品种。

  1、调整区域结构,加快特色产业集聚区(基地)和园区建设。构建“4+9”发展模式,着力培育4大特色产业集聚区,重点推动9大医药园区建设。

  长株潭核心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围绕国家“两型”社会综合性试验区、国家综合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加快与国际生物医药接轨,使长株潭地区快速成为现代中药制剂、生物制品、首仿和原研化学药、特色医疗器械、现代制药装备的研发、孵化中心和制造集聚区。重点培育浏阳生物医药园和长沙高开区、株洲高新区等三大医药园区(园中园),着力推动浏阳生物医药园发展成为全国较具影响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

  湘北产业集聚区--化学制药产业基地。促进常德市、岳阳市创造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的政策环境,承接国际化学原料药制造业转移,使之快速发展成为我省以高端化学原料药为特色、化学制剂产品及医疗机构用的诊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为补充的重要产业基地。重点培育常德经开区医药产业园、岳阳君山生物医药园两大医药园区。

  湘南产业集聚区--生物制品和现代中药产业基地。着力优化衡阳市、永州市投资环境,加快生物制品和优势中成药品种二次开发和产业化,使之快速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以血液制品为特色的生物制品、现代中药制剂的产业基地。重点培育衡阳华新开发区、永州凤凰工业园两大医药园中园。

  湘西产业集聚区--现代中药产业基地。加快推进怀化市、邵阳市、湘西自治州建设从中药材种植、中药材市场交易到饮片加工、中药提取物、中成药制造的中药产业链,提高产业关联度,加强中药标准的研究制订和道地药材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全国最具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基地。重点培育湖南西部中药谷、邵阳宝庆工业园两大园区(园中园)。

  2、调整组织结构,扶持重点优势企业发展。

  坚持发挥扶优扶强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促进产品、技术、资金、渠道、人才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快速扩大优势企业规模和提高产业集中度,加快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特色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行业组织格局。

  重点培育医药龙头企业(集团)。加大“外引内培”力度,鼓励优势企业实施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形成一批对行业发展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扶持一批成长性好的工业、商业龙头企业加快技改、新项目建设、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现代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品牌和市场网络(点)建设,抢占相关领域的领先或优势地位。支持商业企业进入工业领域,实现科工贸一体化发展。重点培育30家医药工业龙头企业(集团)。

  扶持发展中小企业。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速形成大型企业和中小特色企业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行业组织格局。促进一批研发能力强、拥有创新产品、发展潜力大的骨干、特色企业的发展。鼓励一批有技术特色和高端人才、机制灵活的高科技型中小企业企业对接大企业集团,形成优势互补、特色发展。

  3、调整产品结构,培育医药大品种和新产品。着力发展妇科类、抗肝炎类、抗风湿类、心脑血管类、消化系统类、精神类、抗肿瘤类、补益类、功能保健品等优势产品群,培育“湘药”特色品牌。

  重点培育医药优势大品种。扶持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打造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过5亿元的“拳头”产品和过亿元的优势产品;鼓励研发生产临床必需、特殊用药品种,加快从医院制剂品种中遴选新药品种,培育优势特色医药产品。

  大力发展高科技新产品。重点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制剂、新型化药制剂、生物制品、高端医疗器械及诊断试剂,以及无菌分装制药机械等,构建高端产品群,提升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

  增强基本药物产品生产和供应。抓住国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机遇,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要素资源的保障,推动我省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基本药物品种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支持企业提高基本药物产品质量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打造基药大品种。努力提高我省基本药物产品市场占有水平。

  4、优化资源环境结构,促进“两型”医药产业链的形成与发展。激励和重点扶持资源节约、环境污染少、循环利用高的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发展。促进构建医药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大力发展“节约使用、回收利用、综合开发、保护生态和协同发展”,以求资源利用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全面推动我省医药产业快速升级。

  (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带动行业整体快速发展

  着力推动企业技术改造,推进医药园区建设,加快科研、医药新项目和物流基地建设,重点支持200个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项目建设。

  1、生产基地和科研平台新建项目。推进产业基地、园区建设,加快重点生产项目建设,加快科研平台建设和新成果、新产品产业化步伐,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技术改造项目。结合医药企业新版GMP认证,加快技术改造、工艺创新,提升生产装备技术水平,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建立和完善重点项目立项、建设、考核和推广等机制,加强重点项目的动态管理。

  3、物流基地建设项目。推进重点医药商业GSP基地扩建、异地新建,改善硬件设施条件,提升现代化、专业化、自动化、信息化管理水平,降低经营成本,提升行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三)推进产业发展支撑体系建设,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科技、智力、检(监)测、投融资等四大支撑体系建设。

  1、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建立60个医药研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专业平台,突破研发、产业化关键技术瓶颈。建立产学研高效结合的创新机制,拓展产学研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水平,支持本土科技成果优先转化,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发展。

  建设科技创新研发平台。建立小分子药物筛选与结构改造、核酸适配体筛选、中药活性成份筛选、新型药用酶制剂研制、新型药用辅料研发、新型化学药物制剂研究等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建设共性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和完善国家认证的GLP中心、实验动物与安全评价中心、分析测试中心、动物模型制备中心、产业科技数据与信息服务中心等。

  保护医药科技知识自主产权。在创新、保护、维权、利用等不同环节,大力加强对技术成果、知识产权、品牌商标的保护,充分应用知识产权法规、国际专利制度、保护商业秘密等手段,保护我省医药产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合法权益。

  2、智力支撑体系。实施“外引内培”人才发展战略,加快医药专业学科建设,满足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加强医药科技人才培养。加大高校生物工程、药学、制药工程等专业和生命科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力度,加强对生物医药原创人才、生物技术工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鼓励各类院校培养医药产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探索产学合作办学新路子,支持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加强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的培养。

  着力引进国内外智力。以各种形式引进国内外医药领军人物和研发、营销、管理等人才开展项目、技术合作和创业。大力引进掌握生物医药前沿技术、拥有医药高新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的复合人才,推动技术研发人才向医药产业聚集区流动。

  3、检(监)测支撑体系。加快实施“一所五中心”工程建设,构建由省医疗器械检测所、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省中药标准研究中心、省药用包装材料检测中心、省药用辅料检验检测中心、省药品评审认证与不良反应中心组成的专业技术支撑平台。进一步加强医药安全监测能力建设,重点抓好高风险药品和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加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和再评价工作,建立健全药品医疗器械召回管理机制。

  4、投融资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种优势资源作用,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破解产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完善股权投资平台。促进多元化风险投资主体的形成,吸引国内外风险投资机构、社会资金参与医药产业投资。吸引私募基金、创业资本等股权投资基金,支持初创期和成长期企业发展。

  构建融资担保平台。培育壮大省内已有的融资担保机构,引导金融机构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医药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建立上市培育机制。积极建立证监、银监、证券办、评估、会计等机构协同工作机制,支持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和境内外上市。支持产业集聚区(基地)中小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等。

  (四)推进名牌发展战略和国际合作,提升市场竞争力

  瞄准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加快名牌培育,放大名牌效应,加强国际合作,快速提升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优势。

  1、实施名牌发展战略。引导和扶持优势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加快推进企业质量认证体系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并逐步提升药品、医疗器械、制药装备质量标准,推动与药品、医疗器械、制药装备相关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升级。加大品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品牌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推进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打造湖南道地特色中药材(饮片)品牌。

  2、加强国际合作。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强与世界各国、地区在医药政策、法规及市场研究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进各类国际认证和产品国外注册,提高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开拓国际市场。

  (五)加强医药储备和应急体系建设,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根据国家和我省医药储备管理工作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方式方法,力争在应急预案、管理能力、硬件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1、完善医药储备应急预案。根据医药储备管理工作变化的新形势修改完善应急预案,使之更贴近实际,把因公共安全事件带来的损失和疾病传染范围降到最小。根据不同突发事件特点,做好医药储备应急预案的演练,不断提高应急事件处置实战能力。

  2、强化医药储备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医药储备应急处置机制,健全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流行的处置应对程序。不断提高人员队伍素质、组织协调能力、预测预警能力、事件处置能力和保障储备能力,做到依法规范、快速有效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导与协调各市州开展本地区医药储备应急相关工作,不断完善全省医药储备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建设。

  3、改善医药储备和应急体系硬件建设。医药储备应急体系要向系统化、集成化发展,重点围绕完善医药储备应急网络信息系统、物流运输紧急配送系统来保障物资及时有效供应,组织实施《“十二五”湖南省医药储备应急体系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竞争机制双重作用,增强医药储备应急体系公共服务功能。

  七、保障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和财税支持

  加大产业投入,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医药行业。激励医药企业增加科研、产业化投入,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各类专项对医药产业投资项目的资金支持,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资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和新型工业化引导资金、产学研发展专项资金、科技创新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要加大对医药产业项目支持比重,重点支持公共基础设施、专业化服务平台、项目引进及兼并重组、骨干企业技术改造、质量安全等方面重大项目建设。用足用活现有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和基地(园区)财税优惠政策,鼓励与医药产业相关的企业、人才、资金等向产业基地或专业园区集聚,推动医药基地或医药园区(园中园)加快发展。

  (二)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奖励

  扶植市场潜力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开发,淘汰重复开发。落实我省“重大创新品种的奖励制度”,对原创性生物制品和化学药五类、中成药六类以上新药研制,在科研立项、经费补助、新药审批、投产上市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专项补贴。建立和完善高端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技术创新的奖励机制,完善对国家级、省级工程(企业技术)中心的奖励措施。

  (三)优化产业政策和政务环境

  研究制订医药产业发展的专项产业政策,加强在市场准入、产品价格、公共采购方面的政策引导,形成发展合力。落实支持性价格政策,对原研、独家、专利、中药保护等产品给予合理定价支持;创新药品集中采购方式,鼓励省内医疗机构优先采购使用质量可靠、疗效确切的本省品牌医药产品,积极探索基本药物目录产品省内定点生产、采购、配送运行机制;在同等情况下对本省拳头产品和五类以上新药优先纳入省医保、新农合、基药增补等目录。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加强医药行业准入管理和市场监管力度,加强医药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净化市场经营环境。

  (四)强化行业指导和建立帮扶机制

  指导和支持医药园区开展创建国家、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作,积极构建“部、省、市”三级共建发展模式,支持和帮助医药园区、企业、项目、产品进入国家医药产业发展体系,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及工作措施。推进各主要职能部门定点联系和帮扶重点企业的工作机制,研究制订促进省内医疗机构、医药生产企业、商业企业联动协作的长效机制。组建我省医药产业发展专家咨询机构,提供专业咨询、论证和决策意见。加强医药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行业协会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准入条件和开展行业评估、培训、咨询,以及反映行业诉求等方面的作用,加强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和行业自律管理。

  附表:1、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各子行业发展规划表

  2、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企业名单

  3、湖南省医药工业“十二五”重点发展产品目录

  4、湖南省医药工业“十二五”重点培育新产品目录

  5、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附表1:
  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各子行业发展规划表

医药经济总量

2500亿元

  医药商业

1300亿元

  医药工业

1200亿元

  其中:中成药

500亿元

     化学药品

400亿元

     生物制品

150亿元

     医疗器械

100亿元

     制药装备

50亿元



  附表2:
  湖南省医药行业“十二五”重点发展的企业名单

序号

企业名称

主营业务

所属领域

主导产品或经营发展特色

企业总部地点

2010年销售收入(亿元)

2015年预期销售收入(亿元)

一、医药工业企业(30家)

1

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

乙肝宁冲剂、驴胶补血颗粒,六味地黄丸等浓缩系列产品,卡介菌多糖核酸等生物制品;并从事医药批发、九芝堂大药房零售连锁经营

长沙

12.1

50

2

株洲千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

妇科千金片(胶囊)、补血益母颗粒、罗红霉素胶囊系列产品,中药饮片、保健品;并从事医药批发,千金大药房零售连锁经营

株洲

10.2

50

3

湖南泰尔制药制药有限公司

中成药

“安君宁”、“可邦”、“维婷”系列中药保健品生产经营

长沙

9.5

30

4

湖南汉森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

四磨汤、银杏叶胶囊、愈伤灵胶囊、陈香露白露片等系列产品

益阳

4.5

30

5

湖南紫光古汉南岳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品

人血白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乙型肝炎/破伤风/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人凝血因子Ⅷ、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人纤维蛋白原等系列生物制品

衡阳

3.2

30

6

紫光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

古汉养生精片(口服液)、古汉葆春栓、心脑保泰口服液等系列产品

衡阳

5.1

20

7

湖南有色凯铂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GCLE中间体、头孢曲松钠(无菌粉)、头孢替唑钠(无菌粉)等化学原料药,辛可等制剂产品

长沙

4.5

20

8

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制药装备

安瓿洗烘灌封联动机组、塑瓶洗灌封联动机组等系列制药机械产品及配套设备

长沙

4.2

20

9

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血塞通分散片、注射用头孢匹胺、头孢克肟片、元七骨痛酊系列产品

长沙

2.5

20

10

湖南九典制药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奥硝唑、地红霉素、盐酸左西替利嗪等原料药及系列制剂产品

长沙

2.1

20

11

湖南恒生制药有限公司

中成药

冻干粉针剂和中药提取等两大主导剂型,“培斯汀”系列中药冻干产品和注射用炎琥宁、注射用穿琥宁、注射用奥美拉唑、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注射用硫酸软骨素、注射用奥扎格雷钠等冻干粉针系列产品,中药提取物

衡阳

1.5

20

12

湖南正清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

正清风痛宁、鱼腥草注射液、灵芝口服液、盐酸左氧氟沙星等系列产品

怀化

1.2

20

13

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

中成药

猴头健胃灵胶囊(片)、蛇胆川贝枇杷膏、滋肾健脑液、九味肝泰胶囊、伤痛万应酊、脑血康、牛黄蛇胆川贝液等系列产品,以及替代戒毒药盐酸美沙酮口服溶液定点配制

长沙

0.8

20

14

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

分子生物学与临床诊断试剂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

长沙

0.7

20

15

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奥美拉唑、肝复乐、补肾益寿片、阿归养血颗粒等系列产品

长沙

3.2

15

16

湖南金健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化学制药

软袋、塑瓶、玻瓶大输液系列产品

常德

2.9

15

17

湘北威尔曼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以“新克君”、“新特灭”、“新治君”、“新君必治”为主的新型抗耐药菌复方制剂系列产品

长沙

2.2

15

18

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制药装备

塑瓶洗灌封联动机组等系列制药机械产品及配套设备

长沙

2.1

15

19

岳阳同联制药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红霉素化学原料药及制剂等系列产品

岳阳

1.2

15

20

湖南尔康制药有限公司

化学原辅料

化学原辅料系列产品

长沙

5.2

10

21

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无菌分装、中药制剂、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青霉素类制剂、固体制剂、头孢类制剂等系列产品

岳阳

2.4

10

湖南科伦制药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软袋、塑瓶、玻瓶大输液系列产品

岳阳

4.3

10

22

湘潭一格制药有限公司

生物制品

人胎盘组织液、血塞通分散片、注射用炎琥宁等系列产品

湘潭

3.2

10

23

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国内止血药和精神科药生产基地,止血药世界领先,精神类药品品种、规格、剂型、质量居同行前列

常德

2.5

10

24

湖南玉新药业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甾体激素类中间体系列产品

邵阳

2.5

10

25

湖南大自然制药有限公司

中药提取

中药饮片,原料药中药提取物,丹栀逍遥片、绛糖宁片、低酚酸银杏制剂、黄杞胶囊等中成药,灵芝孢子等保健品以及出口中药古方方剂

永州

2.2

10

26

湖南春光九汇现代中药有限公司

中药饮片

中药超微饮片、中药提取物、保健品等系列产品

长沙

1.2

10

27

湖南湘中制药有限公司

化学制药

丙戊酸镁缓释片、丙戊酰胺片系列产品,妇血康系列产品

邵阳

0.9

10

28

长沙三诺生物传感技术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

研发、生产、销售血糖仪及血糖测试条等系列新型医疗器械

长沙

0.8

10

29

湖南宏灏基因生物有限公司

医疗器械

高血压个体化用药相关基因突变芯片检测试剂盒

长沙

0.7

10

30

哈药慈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中成药

化癥回生口服液、康赛尔胶囊、转移停胶囊等中药抗肿瘤系列药品

长沙

0.5

10

 

总 计

 

 

 

100.1

565

二、医药商业企业(20家)

31

湖南廉桥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药材交易

国家级中药材市场,经营品种达1200多种,饮片加工、中药材种植

邵阳

40

100

32

国药控股湖南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网络健全,新建医药物流中心,并重组生产企业进入工业领域

长沙

20

100

33

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

零售连锁

零售网点覆盖全国大中城市、省内各市州,并进入工业领域

长沙

26

50

34

长沙双鹤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医药批发

网络健全,省内各市州、县设有公司或配送站,省级医药储备企业

长沙

26

50

35

湖南益丰大药房医药连锁有限公司

零售连锁

零售网点覆盖全国主要省市、省内各市州

常德

18

50

36

湖南博瑞新特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医药批发配送,省级医药储备企业;涉及到医药科研、工业领域

长沙

13

50

37

湖南康尔佳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医药批发,零售连锁,拥有药品、中药饮片生产基地

长沙

12

50

38

湖南达嘉维康医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医药批发、零售连锁,省级医药储备企业;进入科研、工业领域

长沙

11

50

39

湖南时代阳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从事医药批发、物流,医药零售连锁;生产藿香正气水、驴胶补血颗粒、喉咽清口服液、板蓝根颗粒、五积丸等系列产品

长沙

10

50

40

湖南双舟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医药批发

网络比较健全,医药批发配送

长沙

8

50

41

湖南全洲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医药物流

医药、食品物流配送,拥有医药保税仓

长沙

5

30

42

湖南瑞格医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网络比较健全,医药批发配送

长沙

10

30

43

湖南九旺医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网络比较健全,医药批发配送,新建医药物流基地

长沙

7

30

44

湖南芝林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零售连锁

在省大各大城市及省内各市州建立了零售连锁药店

长沙

10

30

45

湖南天士力民生药业有限公司

医药物流

医药批发配送,网络比较健全

湘潭

7

30

46

长沙新时代医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医药批发,和国中医药进行重组,新建医药物流基地

长沙

6

20

47

怀化怀仁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

零售连锁

在怀化市及贵州等周边省市设有零售连锁药店

怀化

4

20

48

湖南五田医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医药批发配送,在部分市州设有分公司

长沙

4

20

49

湖南麓谷医药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医药批发,省级医药储备企业

长沙

3

20

50

湖南生物医药集团药品供应有限公司

医药批发

新建基本药物信息化与配送物流中心,集团将重组与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进入工业领域

长沙

1

20

 

合 计

 

 

 

241

850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