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专利联盟给力产业转型升级。
专利联盟可以推动专利向技术标准转化,使企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优势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这既是倒逼机制,使没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企业被市场淘汰出局;也是激励机制,使注重自主创新的企业分享更丰厚的市场回报,最终推动了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顺德电压力锅专利联盟通过建设专利和标准“双联盟”,实现联手出击、双剑合璧,成功修订电压力锅国际标准,突破了国外技术壁垒,极大地拓展了电压力锅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发展空间。佛山市清洁生产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大规格超薄建筑陶瓷砖技术”已成功实现专利产业化;在日前于意大利举行的国际陶瓷标准大会上,联盟内蒙娜丽莎陶瓷有限公司代表中国参与世界陶瓷薄板标准的起草工作,这是中国陶瓷企业第一次在世界标准上掌握话语权。
(五)专利联盟为产业和企业优化提升构筑强大的发展软实力。
专利联盟通过与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在提升联盟建设发展水平的同时,强化了产业知识产权人才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智慧资源和智力支撑。佛山市有关知识产权联盟成功举办了蔡鹤皋院士、叶声华院士的精密制造论坛和德国联邦尤利斯科学院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技术及专利管理培训等系列活动,打造出一支本土研发和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中国彩电专利联盟通过持续密切的知识产权人才合作与交流,发挥促进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智库”作用,推动了高级专业人才的供应和这些人才在知识结构、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更新和知识产权实务经验的分享。中山市照明灯饰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红木家具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积极开展专利信息利用和态势分析工作,逐渐培养起一支产业专利信息分析运用人才队伍。
三、广东省专利联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专利联盟早在19世纪中叶就已在美国诞生。近年来,我省各地陆续涌现了一批专利联盟,这些联盟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科学发展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各类国际专利联盟相比、与兄弟省市各类专利联盟相比、与我省产业发展的需求和形势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些差距。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是与国际专利联盟相比。我省的专利联盟大多是防御性的,旨在避免无序竞争、共同防御外部冲击、规避专利风险。而发达国家专利联盟大多是进攻性的,通过一定的专利组合或者搭配,来抢占或分割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不断有国外专利联盟,通过收取高额的专利许可费,遏制中国企业及其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如,2002年,DVD“6C”、“3C”专利联盟向我国DVD生产企业索取高额的专利费;2007年,MPEG、杜比、MP3标准中的国外企业委托MPEG-LA、VIA licensing、Sisvel等公司组建专利池,向国内音视频企业收取专利许可费。国外专利联盟都有着相当的经济实力和丰实的社会资源作后盾,基本上能主导着产业的发展趋势;他们之所以敢向我产业收取巨额专利许可费,其底气在于国外企业掌握了一大批产业发展的重要核心专利,并通过专利的优化配置,做好了专利布局。丰富的专利储备为其掌握话语权和抢占产业发展高地打下了坚实基础。反观我省,虽然近年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专利申请的数量与质量不断提高,但在很多产业,特别是一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大量的关键性基础专利都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专利联盟的建立也就只能更多地以防御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