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围绕农村工业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加快发展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的农村生产性服务业。完善农副产品流通体系,支持大型涉农商贸集团加快发展。继续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双百市场工程”,建设和改造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发展“农超对接”,到2015年,力争农家店覆盖80%的行政村,商品统一配送率提高到60%以上。大力发展农村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丰富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按照每千人不少于200平方米的标准配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力争到“十二五”末,70%的乡(镇)建立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服务功能覆盖全省60%的行政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支持建设一批集农家游、休闲观光、生活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五)积极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依托优势、突出特色,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进军,积极开发农业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适应人们日益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园艺花卉、特种养殖、生态旅游、观光休闲、中药材等特色农业,积极开展全省森林资源碳汇潜力评估,探索发展碳汇渔业,推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十二五”期间,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14县(市、区)为重点,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着力打造面向首都的休闲度假基地、观光农业基地和健康养生基地。
(六)进一步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充分发挥我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坚持以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为中心,着力发展一批优势产业,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农业招商引资机制,鼓励和支持外商投资新技术开发、新品种繁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农业项目,提高引进国外农业资金和技术的水平。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努力提高农产品出口规模和质量,积极推动我省农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业,到进口国设立贸易营销机构,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六、扎实有序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加快改变农村面貌
(一)提升新农村规划水平。顺应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土地集约利用、城乡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趋势,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合理安排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引导村庄有序发展、有序建设。规划编制要突出指导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互衔接。充分尊重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文化气息,适应农村生产生活需要和生态需求。
(二)积极稳妥推进新民居建设。坚持群众自愿、规划先行、产业带动的原则,分类指导、规范运作,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新民居建设,有效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强化分类指导,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建设一步到位,建成城市社区;城镇周边的村庄,通过延伸城市基础设施,建成具有城郊特点的农村新型社区;距离城镇较远但经济发展条件较好的村庄,有步骤地推进中心村建设;对暂不具备新民居建设条件的村庄,组织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各级财政要设立农村新民居建设专项资金,有效整合涉农资源,重点支持新民居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建设及“一事一议”等资金和项目,集中向新民居建设投放和匹配。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宜建则建,宜改则改,宜联则联。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循序渐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做到运作程序规范、政策运用规范、选点布局规范、资金使用规范、建设管理规范,让农民群众满意。用足用好农村土地整理和增减挂钩政策,土地增值收益及时全部返还农村,其中80%以上用于置换出土地村庄的新民居建设。创新金融产品,引导信贷和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新民居建设。积极推动建材下乡,加强技术服务和指导,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要求和技术规范施工建设,确保新民居建设工程质量。积极推进环首都绿色经济圈高品质新民居示范点建设,切实发挥好示范引导作用。
(三)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为重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打造4000万亩粮食生产核心区,突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现代农业项目县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支持“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改善山丘区农业灌溉条件。全面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强力推进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建设,基本构筑全省“两纵六横十库”供水体系。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切实保障农村居民生活用电,基本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问题。“十二五”期间,建设改造110千伏变电站258座、35千伏变电站431座,新增10千伏配变容量9250兆伏安,新建和改造低压线路64207公里。继续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加大公路通达深度,提高公路网密度。到2015年,全省新改建农村道路达到24000公里,所有具备条件的行政村通油(水泥)路,力争新通农村公路的行政村全部通客运班车。加快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着力推进大中型沼气和集中供气工程建设。到2015年,完成户用(联户)沼气工程50万户,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400处。加快推进农村通信建设,扩大自然村村通和行政村宽带覆盖面。到2015年,全省行政村移动通讯网络覆盖率达到100%,行政村互联网进村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