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

聊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
(聊政办发〔2011〕3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加强我市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发〔2011〕8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优化整合体育、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学校和公共体育场馆向青少年开放,推动青少年健身和竞赛活动的广泛开展;建立和完善青少年健康体质监测、监督和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符合实际、功能完备、覆盖城乡的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市奠定坚实基础。

  二、任务目标

  各县(市、区)政府要科学制定青少年体育工作发展规划,用3-5年时间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机制,使全市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体教结合,办好少儿竞技体校,构建全市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使业余体育训练规模和竞技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一)学校体育。广泛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力争合格率达96%以上;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创建和管理,争取到2015年,全市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达到3- 5所,省级体育传统学校总数达到30所。逐步推广校园“4312” (即“四操:眼睛保健操、广播体操、健美操、武术操;三球:篮球、乒乓球、排球;一跑:跑步;二艺:上午和下午课前一首歌、每位学生掌握一门以上艺术特长”)体卫艺普及活动,并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开展,实现全市学校“校校有体育特色,人人有体育特长”的目标。

  (二)青少年体育训练。促进县级竞技体校建设与发展,各县(市、区)确保在2015年前建成一所“三集中”或“二集中”的竞技体校,或有依托学校单位,在校生不少于200人,开设项目不少于6个,场馆器材设施和教练编制达到项目开设所需训练要求和数量,每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后备体育苗子达到在校人数的15%以上。积极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争取2015年市体校跨入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行列,县体校确保有3所创建成省级优秀运动队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建设和管理;到2015年全市国家级青少年俱乐部增加10所,总数达到17所;争取建成1-2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户外营地。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