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新能源装备制造。突出发展风能装备制造、新工艺多晶硅、LED封装和太阳能利用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生产制造、地热能装备制造和再生型能源装备制造。
4.节能环保。重点加快高效节能技术及装备、生态修复保护、污染防治和节能机电等设备研发,鼓励发展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等节能技术及产品、废旧物资回收利用、资源综合利用及污水废气处理工艺和装置。积极利用地热能、沼气能,搞好废弃余热综合利用。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重点在化工、有色、建材等行业实施一批循环利用示范工程。
(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高端软件等产业,加快重要基础设施智能化、数字化改造,不断提升软件服务、网络增值服务等信息服务能力。
1.新型电力电子元器件。重点发展薄膜半导体电池制造业,推进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新型功率半导体、精密电子组件(手机板)、光伏太阳能电池等项目建设,努力在新型片式元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电声器件等新型电子元器件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
2.集成电路。加快建设大尺寸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逐步完善半导体材料、封装、测试等集成电路产业链。重点发展LED芯片及封装制造设备、中小尺寸LED液晶背光模组,重点研发LED光电显示背光技术、LED芯片制造、封装等核心设备制造技术、外延芯片衬底技术。提高集成电路、电路板设计技术水平,重点推进集成通信线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信息安全和其他应用等领域的发展。积极引进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争取在CPU(中央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MCU(微控制器)、移动通信芯片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集成电路产品。
3.高端软件。依托东营软件园和现有重点企业,重点围绕石油行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大力发展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安全基础软件。积极推进文化、出版、广播影视等行业发展数字化产品。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加快建设全市软件服务与外包公共支撑平台,扶持骨干软件企业与服务外包企业发展。
(三)新材料产业。重点围绕高性能纤维、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先进结构材料、新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依托重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在芳纶、新型合金材料、高品质特殊钢、新型电子陶瓷材料、多晶硅材料、有机硅材料、有机氟材料、高性能摩擦材料、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结构微孔材料、铜基电子材料、磁性材料、液晶材料、集成电路及电路板应用材料等领域开发新产品,壮大产业规模,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迅速拉长变粗产业链条。采用清洁生产先进技术,生产国内紧缺的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原料、新型合成树脂、新型膜材料以及氟(硅)材料等。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