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产出水平
一是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改善耕作条件。充分利用农业部门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全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巩固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等项目;国土部门的金土地工程、国土开发整理等项目;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等项目;水务部门的水利新增农资补贴、小农水等项目,大力实施田间排灌、田型调整、田间提灌、田间道路和地力培肥建设工程,达到土层增厚,地力提升,能灌能排,水系畅通,实现田网、渠网、路网“三网”全面配套,灌、排、蓄功能齐全。通过加大投入,有效地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耕作条件,激发农民地耕种热情。二是着力提升基本农田地力等级。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地力培肥、退化耕地修复等技术,采取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等有效措施,培肥基本农田地力,努力提高耕地产出水平。三是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切实抓好“测、配、产、供、施”五大环节,切实搞好以作物和季节、长势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减少不合理施肥量,提高效益,同时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二)推广轻简栽培技术,实现减负增效
推广以免耕覆盖栽培为主的省工节本栽培、节水保墒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轻简栽培技术,增强科技抗灾、避灾能力,降低农业自然风险。同时,进一步推广小型化、功能多、易操作、适应丘陵区和山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并切实加强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因劳动力不足而造成的耕地撂荒。大力实施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农业科技到位率,切实提高粮油单产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效益,解决增产不增收问题。
(三)组织代耕代种,搞好助耕帮扶
对因弃农经商或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而长期撂荒的耕地,或因农户无钱购买种子等生产资料或因缺乏劳动力而无力耕种产生的撂荒地,由乡镇发动党、团员、村组干部组建代耕队,或由乡镇和村民委员会、村社干部发动群众一对一的进行帮扶代耕,开展生产互助等。由农户代耕的,经协商,收入可归代耕人所有。
(四)引导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推进土地流转模式创新,积极采取股份合作、基地带动、租赁经营、互换重组、托管经营、组织代耕、转让经营等模式,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建立健全土地规范有序流转机制。积极引导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作为生产要素,用土地作为资产或资本,参与业主经营,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出台激励政策,引导土地流转,解决撂荒耕地复耕,积极扶持种植大户,促进撂荒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在资金和项目上打捆使用,投入到农业规模园区,扶持业主做大做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