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河南省林业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林业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方案》(试行)的通知

  (2)监测方法
  各自然保护区根据区内植被情况,选择最具代表性的区域(包含各功能区),充分考虑可行性等因素,沿选定区域的南北坡(或东西坡)各设定1条监测样线,以最短距离穿越最多植被类型和较易行走为原则,其长度一般在3-5km。在监测样线上从最高点开始每200m海拔设置一个方形样地,200m处即为样地西南角,并对样方四角定桩标记,乔木样方为20m×20m,灌木样方为5m×5m,草本样方为1m×1m,分别进行调查。
  监测时间为9-10月份,各自然保护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按乔木3年1次、灌木2年1次、草本1年1次的频度进行监测。填写森林类型监测表(附表2-1,2-2)。
  3.重点植物与生境状况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重点植物:年龄、起源、数量、乔木平均胸径、平均高度、郁闭度,灌草的平均高度、盖度。
  生境:地形,地貌,海拔,坡向,坡位,土壤种类、厚度、PH值,群落年龄、起源,平均胸径,平均高度,郁闭度,盖度等。
  (2)监测方法
  各自然保护区选择3-5种重点植物相对集中分布区设置监测样地,每种植物设置正方形样地3-5个,大小为20m×20m。监测时间为每年9-10月份,并填写重点植物监测表(附表3-1、3-2)和重点植物生境监测表(附表3-3)。
  4.主要动物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兽类:数量,年龄结构,成体雌雄比例。
  鸟类:种类,数量。
  生境:活动区域,地形地貌,植被类型。
  人类活动:工程建设、农事耕作、放牧、盗伐、采矿、采沙、建场(厂)、旅游等
  (2)监测方法
  各保护区选择1-3种主要野生动物作为监测对象,具体监测方法参照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兽类监测方法和鸟类监测方法,兽类每年冬季监测1次、候鸟迁徙期每周监测1次、稳定期每月1次,留鸟每年春、夏、秋、冬季各调查1次、繁殖期每半月1次,填写监测表(附表9-1、9-2、9-3,附表10)。
  (二)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
  1.湿地植物监测
  (1)监测内容和指标
  灌木层:植物种类、数量(丛)、平均高度、盖度。
  草本层:植物种类、数量(丛)、盖度。
  (2)监测方法
  植物多样性调查采用样方法,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湿地区域内(常年积水型水深小于2m、季节积水与土壤常年过湿型和季节性积水与土壤季节性过湿型湿地)随机设置10个样方,并对样方四角定桩标记,灌木样方为2m×2m,草本样方为1m×1m。每年5月、10月各调查一次,并填写湿地类型植物多样性监测表(附表4)。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