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震灾害预防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的防震减灾领导体系和以专业地震工作队伍为主体的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建立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力度,重大建设工程和重要基础设施的抗震设防得到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稳步推进;总结推广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的经验和做法,逐步推进实施了农村抗震安居工程;以提升城市建设工程地震安全为重点的银川、石嘴山城市活断层探测工程的圆满完成,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三)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有所提升。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了各级各类地震应急预案,初步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开展了多层次、跨区域、形式多样的地震应急演练;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初步展开,建立了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技术系统和涵盖震情、灾情、对策、指挥、信息等方面的初级工作平台,能够为自治区领导和有关部门指挥抗震救灾提供基础的技术支撑;政府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有所提高,公众地震灾害自救互救意识明显增强;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区已建立1支省级地震灾害专业救援队伍、29支志愿者救援队伍。
(四)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不断深入。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防震减灾法制和科普知识宣传,推进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清真寺、进农村”活动;开展了不同规模的学校科普讲座和地震应急演练,积极向各级领导干部宣讲防震减灾知识,领导干部管控地震灾害的风险意识明显增强,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普遍提高。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多年努力,宁夏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地震监测能力仍然较弱,台网布局不尽合理,密度还达不到全面控制的需求;地震预报水平较低;地震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乡抗震设防能力不足;应急指挥决策所需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刚刚起步,尚不能有效地满足地震应急的需要;地震现场应急所需的技术支撑、现场工作装备严重不足,缺乏有效快速获取灾情的手段;防震减灾经费投入不足,科技支撑力度不够。
四、发展要求
(一)党和政府对防震减灾工作有新要求。汶川8.0级地震后,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和关注防震减灾工作,对防震减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尤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修订实施以来,各级政府进一步强化了法定责任的落实,把防震减灾作为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管理,加大投入,要求地震部门在有效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