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空港建设。
扩展和强化航空运输网络,提升国际与国内、干线与支线之间的对接程度。实施候机楼、跑道、停机坪、停车场(楼)及相关配套设施的改建和扩建,加快推进滨海国际机场扩建二期工程建设;完善空港周边交通路网建设,形成机场、市区、港口以及通达周边地区的交通网络。积极争取民航总局的政策扶持,充分利用第五航权的开放,吸引更多的中外航空企业落户天津机场,进一步扩展新的航线,增大航线航班密度,最大程度地完善干线航线网络。完善国际与国内、腹地与港口之间的衔接,提高国际国内中转物流能力。加快天津机场航空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改善机场货运设施条件,统筹规划与发展机场周边的仓储、物流、加工贸易等与货运枢纽相关的产业群体,推动航空货运企业由单一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构建中国北方最快捷的航空物流运作平台,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大型门户枢纽机场乃至东北亚航空储运、分拣分拨中心。
3.公路建设。
加快市内物流环线改造,升级市内快速路网,提高市内物流节点间的流通能力。加快建设京津高速公路北线、滨石公路和天津港南、北、中三大横向通道,推进实施天津港新跃进路与八号路立交工程、南疆南港中路、南疆南港东路、南疆中部立交桥、南疆港区公路二桥工程、南疆港区南部路桥和东疆港区新港九号路工程,加快实施南港高速公路直接进港。建设专用货运通道,形成客、货分流的专用运输网络体系,建立港口与腹地高速公路相衔接的集疏运网络。构筑天津高速公路网络,形成“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双核心,辐射三北腹地,沟通华东、华南,连接周边大中城市、交通枢纽,通达市域新城,覆盖中心镇、开发区”的公路体系,为形成市域内的“一小时市域快速圈”、京津冀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三小时都市经济圈”和服务环渤海及三北区域经济发展的“八小时腹地服务圈”提供保障。
4.铁路建设。
建设直通南疆港区的铁路通道,北疆港区形成集装箱海铁联运系统,加快南港铁路建设,推进进港三线、天津新港北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工程建设。争取铁道部等部门支持,推进天津直通西部的铁路大通道开发建设,加快实施津保铁路建设工程,打通滨海新区通往西北部的重要货运通道。
5.大陆桥建设。
充分利用陆桥上岸起点港的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无水港网络,扩大与陆桥沿线省市和国家的经贸与物流合作。加强对陆桥运输的推动、协调与监督,大力推进天津至二连浩特、满洲里和阿拉山口三大陆桥通道建设,提高陆桥运输规模和效率。积极构建以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二连浩特-天津港铁路、公路大通道为轴线的经济合作走廊,畅通天津-蒙古-俄罗斯运输通道。
(三)打造十大专业物流体系,推进物流服务专业化与社会化。
促进物流业与钢铁、煤炭、石化、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十大优势产业的联动发展,拓展行业物流产业链的深度与广度,推进物流服务的专业化与社会化。
1.构建钢铁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以钢铁聚集区建设为依托,遵循需求主导、突出重点、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的原则,构建功能完备、服务快捷、信息通达的专业化钢铁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集分销、交易、金融、信息、会展等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新型钢铁物流产业链。通过钢铁物流服务的高效运作,推动钢铁产业向集约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使天津成为中国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钢铁生产、交易及集散中心。
依托南港工业区、东丽区、北辰区、宁河县等钢铁产业聚集区,建设并培育集钢材交易、仓储、剪切加工、配送运输、物流金融、信息处理、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专业化钢铁物流园区(基地)和专业化物流配送加工中心,使钢铁物流产业向区域集群化方向发展。通过专业化、多元化服务,使钢铁物流园区及配送加工中心成为钢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推动大型钢铁行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探索和实践现代化的钢铁行业电子商务模式,引导钢铁物流市场从传统单一的现货交易模式逐渐向综合物流服务模式转变,有效促进钢铁大物流的形成。
2.构建煤炭行业专业化物流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