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京政发〔2011〕46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
  现将《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附件: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北 京 市 人 民 政 府
二〇一一年九月一日

北 京 市 “十 二 五 ”时期科技北京发展建设规划

二〇一一年九月

目  录

  一、回顾与评价
  二、机遇与挑战
  (一)世界正孕育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突破
  (二)我国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三)北京进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
  三、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实施全面对接工程,大幅提高持续创新能力
  (一)以全面对接为重点,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二)以国家计划为依托,增强基础科学与前沿技术储备
  (三)以优化机制为根本,全面吸收利用中央科技资源
  五、推进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2生物医药产业
  3新能源产业
  4节能环保产业
  5新能源汽车产业
  6新材料产业
  7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8航空航天产业
  (二)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产业核心竞争力
  1科技服务业
  2信息服务业
  3文化创意产业
  (三)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促进现代农业高端发展
  1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搭建
  2农业高端产业培育
  3先导技术研发示范
  4农业产业链构建升级
  六、强化科技支撑民生工程,推动科技成果惠及人民
  (一)支撑首都文化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1提升文化事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水平
  2科教融合促进教育优先发展
  3推动文化领域科技成果加快应用
  (二)强化食品安全与医疗健康科技保障
  1食品安全检测与保障体系构建
  2疾病关键技术研发与适宜技术研究
  3重大疾病公共服务平台搭建
  4重大传染病防控综合示范区建设
  (三)推广城乡建设与管理科技创新成果
  1城市建设与运行管理
  2科技交通系统建设
  3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4新农村建设
  (四)推进低碳城市与生态环境系统建设
  1低碳城市建设
  2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3大气污染综合治理
  4城市垃圾处理处置与资源化
  (五)完善公共安全与应急保障技术体系
  1社会安全与风险防范技术
  2安全生产防护与监控技术
  3自然灾害预测与防御技术
  七、全力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
  (一)深入推进政策机制创新和改革试点
  1贯彻落实国务院支持中关村新的先行先试政策
  2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工作力度
  (二)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1健全科技成果的发现、评价、筛选和转化机制
  2完善技术转移服务体系
  (三)加快建设中关村人才特区
  1大力聚集拔尖领军人才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2完善人才体制机制和优化人才服务体系
  (四)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和未来科技城
  1加快建设中关村科学城
  2加快建设未来科技城
  (五)大力支持创新型企业做强做大
  1全面推动“十百千工程”
  2深入实施“瞪羚计划”
  (六)促进高端产业布局优化
  1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跨越发展
  2统筹规划示范区产业空间布局
  (七)建设国家科技金融创新中心
  1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
  2开展科技金融创新试点
  3完善科技金融服务环境
  (八)全面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1充分整合利用全球创新资源
  2拓宽国际化发展渠道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
  1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
  2加大创新型人才培养力度
  3完善人才共享、流动、激励机制
  (二)促进科技资源整合
  1发挥科技政策引导作用,优化科技发展环境
  2统筹使用财政科技经费,完善多元化投入体系
  3发挥创新联盟作用,凝聚各类创新资源
  4深化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北京模式”,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
  (三)推进“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
  1增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2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3加强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4加强首都经济圈创新联动
  (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1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
  2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
  3加强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建设
  4深入推进技术标准战略
  (五)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1建设高水平国际合作平台
  2培育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3创新海外智力资源利用机制
  4增强承接国际技术转移能力
  (六)营造创新软环境
  1培育全社会创新精神
  2加强科研诚信及创新方法推广
  3提升公众科学素养

  “科技北京”建设是北京科技发展的重中之重。为进一步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北京”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北京”对“人文北京”、“绿色北京”的支撑作用,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北京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等文件精神,在《“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回顾与评价

  “十一五”时期,北京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力落实《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年)》和《关于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若干意见》,全市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幅提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创新环境进一步改善。北京市确立的“十一五”时期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已顺利完成。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十一五”期间,我市深化与中央单位的合作,推动大批科技成果在京落地。在京单位全面对接11个民口领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承担重大专项项目近1200个,占全国的40%,申请中央财政经费235亿元,占全国的45%。子午工程等6个重大基础设施在京投资21.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6.3%。北京全社会研发(R&D)经费从“十五”末年的379.5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758亿元,年均增速14.8%。2010年北京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5.5%,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研发投入强度居全国第一。全市专利申请量从“十五”末年的22572件增至2010年的57296件,年均增长20.5%;专利授权量从10100件增至33511件,年均增长27.1%;2006-2010年,北京地区共有373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占全国的23.5%;技术市场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渠道和推动力量,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从“十五”末年的434.4亿元增至2010年的1579.5亿元,年均增长29.5%,占全国的40.4%。

  科技突破和成果产业化对产业引领作用显著增强。“科技振兴产业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核心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标准制定填补了国内空白,对新兴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的研制成功印证了我市在该领域的国际前沿地位;闪联、第三代无线通信技术(TD-SCDMA)等标准的制定以及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带动了信息产业的结构升级;中低速磁悬浮列车和自主品牌纯电动轿车等一批新产品打破了国际技术垄断,有望催生新产业。与科技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和信息服务业增加值从“十五”末年的1573.3亿元增至2010年的3021.6亿元,年均增长14.0%,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21.9%,在形成消费和投资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格局和服务主导型的产业结构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