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工艺美术。
挖掘、保护、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设计品牌和资源,吸纳外来文化和时尚创意元素,培育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体现现代时尚理念的工艺美术设计行业。传承优秀技艺,做强泥人张、风筝魏、汉沽版画、杨柳青年画、艺术壁毯、地毯、宁河东丰台木版年画、手工艺制陶等传统品牌;创新设计理念,培育壮大蓟县叠层石、宝坻琉璃工艺品、仿真植物、玉石雕刻等新兴品牌。开发高附加值设计产品,促进生产方式由简单加工向外包加工与自主设计并重转型,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鲜明地方特色的工艺美术设计品牌。积极扶持文化、旅游等相关工艺美术纪念品市场,积极推动设计产品销售模式由设计企业自主销售为主向关联行业联合销售、专业市场销售转变,发展艺术品交易业,扶持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制作实体。充分发挥国际国内工艺美术设计大师的辐射和带动效应,培育和引进一批有实力的艺术工作室和设计团队,培养造就一批既能传承优秀传统技艺、又富于开拓创新精神的工艺美术领军人才。
(五)动漫游戏。
加强高新技术、民俗文化与动漫游戏创作的结合,充分挖掘优秀文化资源,以科普、教育、娱乐为切入点,坚持作品原创与服务外包并重,重点发展游戏开发、动画设计、动漫创作等。基本形成包括动漫游戏产品开发、电视节目播放、音像代理发行、图书开发与销售、衍生产品开发与销售等环节的动漫产业链。
建成国家动漫产业综合示范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实验园、国家影视网络动漫研究院、中国3D影视创意园区等重大项目,做大做强天津北方动漫集团等龙头企业,重点扶持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发展潜力的民营动漫企业,鼓励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原创动漫产品,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衍生产品开发生产。健全动漫游戏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研发、制作、信息共享、漫游测试等专业化服务。引导动漫企业组建行业联盟,加强企业交流合作,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探索原创动画的播出机构与制作机构联动互赢机制,充分利用天津广电系统的播出平台,以播出带动制作,延伸和拓展产业链。积极举办具有天津特色的动漫游戏博览会、展示会和交易会,构建产业信息交流与合作平台。
五、空间布局
坚持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和区县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坚持集群发展、特色发展,立足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化配置资源,着力打造海河沿岸创意产业带,构筑滨海新区、中心城区创意产业中心区,提升周边区县创意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一带、双心、多组团”的创意产业发展格局,建设一批定位合理、特色鲜明、主业突出、配套完善的创意产业园区。
(一)海河沿岸创意产业带。
依托丰厚海河文化积淀,结合海河两岸综合开发,加快创意载体建设,提升运营水平,积极推动文化展演、都市文化旅游、特色商业、时尚休闲等业态发展,将海河打造成为天津创意产业的精品带、形象带。
1.海河上游。
结合西站、三岔河口、老城厢、意奥风情区、津湾广场、小白楼中心商务区、天津湾、天钢-柳林等重点地区开发建设,充分利用海河上游及北运河、南运河、子牙河两岸人文资源,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重点建设西沽公园、意库创意产业集聚区、潞河风情园、大悲院商贸旅游区、意奥风情区、天津美术馆艺术品展示与交易区、老城厢民俗文化旅游区、“老城津韵”民俗旅游商贸区、津湾广场、和平路-滨江道中心商业区、陈塘科技园等创意集聚区,发展创意旅游、文化展演、时尚休闲、特色商业、艺术品展示与交易等业态。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融合传统与现代、民俗与异域多种元素,集现代商业与文化旅游功能为一体的创意产业链。
2.海河中游。
充分利用海河教育园等重点区域开发和天津大学、南开大学进驻海河教育园的契机,以双港及八里台示范园为载体,聚集和建设一批国家级科研院所和研发机构、海外高水平研发机构或分支机构,大力引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和企业工程中心等研发机构,形成科教资源聚集、领军人才密集、专家教授云集的科教新区,打造天津南部的人才高地和创新基地。重点建设中滨城、生物谷等项目,建立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器、专利权转让、生产力促进中心、公共研发和服务平台等一系列政府支持引导、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混合组织,建成区域性研发转化服务中心。依托北邮科技园、国家软件平台、恒生电子科技园等资源,重点发展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新型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业。加速高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结合宝成北石林园、天嘉湖风景区、葛沽文化风情集聚区、小站练兵观光园、米立方?水世界等文化旅游设施建设,加强城乡湿地和南部生态区的保护,充分挖掘海河文化、小站近代军事文化、葛沽民俗文化、重点发展教育培训、研发设计、会展旅游等。